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项目带投入 四两拨千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6: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赵永平

  相隔不到3里,江西省永丰县古县村郑衍高家的稻田年年涝,而农民彭克兴的稻田年年旱。为啥?修不起灌区,上面的田有水排不出,下面的田缺水引不来。

  今年4月,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一条3.6公里长的主灌渠,把村里3000多亩

稻田连了起来,解决了昔日“天水田”的灌排难题。如今,老郑乐了,“往后再也不怕田被水淹了。”彭克兴也乐了,“一顿饭工夫就能把地浇个透!”

  尝到甜头的不只是古县村的老表们。今年中央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共安排98.55亿元资金,比去年增加了8亿元。

  五指成拳显实效

  农业综合开发的突出特点是综合,实行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在项目区,五指攥成拳,各种分散的要素集中起来,催生出新的综合生产力。从1988年工程实施至今,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亿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8亿亩,新增机耕面积2亿亩,新增农机总动力1892万千瓦,培训农民1亿人次,农业综合开发已累计将4.4亿多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91亿公斤。一片片“水袋子”、“旱包子”变成了“米粮仓”,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综合效应也带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陕西洛川县常家塬村,农田涝能排、旱能灌,有了良种良方。农民常建忠说:“现在啥都不缺,就差咱甩开膀子干了。”他在种好优质粮的同时,还要“偷一季”———间套种苔干,亩纯收入达1500元以上。

  中央财政引来各方投资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如何避免遍地“撒胡椒面”?答案是项目管理,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国家确定的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区,其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70%。稳住了主产区,就稳定了全国粮食供给大局。

  还拿数字说话:在黑龙江,扶持优质水稻、优质大豆、优质玉米基地240.9万亩,全省粮食单产由1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亿公斤;在宁夏,昔日的一片片盐碱滩,经过科学治理乖乖地献了“宝”,亩产超过350公斤;在山东,去年共投入4.8亿元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黄淮海平原投入产出比达1∶3,农业综合开发对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达到了1/3。

  中央财政资金只是个“引子”,中央、地方、农民,劲往一处使,共同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221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61.4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46.8亿元、银行贷款260.1亿元、自筹资金744.1亿元。中央财政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更加注重开发质量

  眼下,我国农业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依然脆弱。目前全国18.51亿亩耕地中,约2/3即12亿多亩为中低产田,扣除已改造的,尚有中低产田8亿多亩,农业综合开发还有很大增产潜力。

  据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将重点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59.76亿元,创历史新高;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开发资金70%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等土地治理项目;积极扶持以粮食加工转化为主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综合”文章还需三个“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结合,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07日 第六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