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光彩人生(科海星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6: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廖文根

  “中国的教授是真正的教授。”国际光学界权威曾这样评价他。

  在“人皆视为畏途,不敢轻易着手”的光学工程研究领域,他的成绩令素昧平生的国内光学泰斗激动不已。

  在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说到光学工程领域的一个个突破,61岁的王永仲教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这个强手如林的领域,我国许多重要指标已经处于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王永仲是我国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批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获知湖南省国防工办正在组织实施一项工程,王永仲主动要求承担其中光学设计程序的编写任务。他开的条件有点“傻气”——“不给经费都行,先把活干出来。”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一套能够在一般微机上运行的具有通用多功能的光学设计程序被王永仲设计出了,并立即成为“畅销货”,不仅满足了工程的需要,许多单位也纷纷争购。

  在光学工程研究领域里,非球面和特殊光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研究是一项难题。王永仲勇敢地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他成功地用计算机和最优化理论推出了含非球面光学系统多功能光学设计程序,该设计软件获得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我国光学仪器领域的学术泰斗董太和与王永仲素不相识,了解这一情况后,亲笔给国防科技大学写了推荐书,建议让王永仲担任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在推荐书中,董老评价道:“非球面的应用,一直是光学设计者追求简化结构、提高像质的捷径,但由于其计算上的复杂性,人皆视为畏途,不敢轻易着手。今有本程序之出,而又经实践证明其所具有的可靠性、有效性和迅捷性,将来在推广后必将成为促进我国光学事业的一大有力措施。”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先进国家开始了把仿生光学应用于军事装备的研究。王永仲也紧紧盯住了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复合仿生光学探测器的研制工作。

  1990年底,他带领课题组开始了漫长的研制工作。这是一项与世界同行在同一起步线上的竞争。为了尽快计算出仿生的红外鱼眼镜头的技术参数,他扎身计算中心的机房不能自拔。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1993年,他病倒在了工作台前,医院检查的结论是:疲劳过度造成脑缺氧。2002年的冬天,为了进行探测器中一项关键设备的外场试验,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里,在室外连续工作了6天后,他终于拿到了不同时间段里的全部试验数据。“这是比金子还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王永仲说。

  10多年的不懈探索,王永仲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研制成功了复合仿生光学探测器,综合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重要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研制过程中,王永仲提出的光学系统“复合优化”设计理念和超大视场凝视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发展了现代光学设计理论,开创了我国仿生光学的新领域。

  王永仲的成功,也引起了国外光学工程界的关注。1995年,王永仲参加了在美国罗切斯特举行的光学设计学术研讨会,报告结束后,国际光学界顶尖学者罗伯特·谢农拉着王永仲的手说,“中国的教授是真正的教授。”

  王永仲常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十分感谢党的培养和学校的哺育,我的一切都属于祖国和人民!”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07日 第十三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