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州再造“纺织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7:0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郑州再造“纺织城”(图)
  对于纺织业来说,2005年似乎是喜忧参半。先是实行了40多年的配额制度在年初取消,国内纺织品出口和生产迎来了一轮增长高峰;接着是出口加税,中美、中欧贸易争端,国内纺织业又仿佛困境重重……虽然贸易保护和非关税壁垒抬头,但我国在纺织业方面所具备的明显比较优势,使人们仍然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

  产棉大省和纺织大省一直是河南引以自豪的称谓。2005年,河南纺织业的前途命运,格外令社会各界关注。

  6月25日,在郑州市西四环与郑上路交会处,一个总投资3.6亿元、设计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纺织交易市场——中国元通纺织城破土动工。据称,这个有着港资背景的项目将是长江以北我国最大的纺织交易市场,两期工程将在2007年全部完成。

  省内纺织界对这个项目给予了特别期待——希望借助这个规模宏大的交易平台,让郑州乃至河南纺织业得以起死回生。

  光荣与梦想

  郑州市素有“纺织城”之称。

  郑州进行大规模的纺织工业建设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郑州西部,当时国家在郑州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成了国棉一、三、四、五、六厂5个大中型棉纺织企业及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纺织器材厂,另外还有4所纺织院校。在方圆6平方公里内,驻有10万纺织产业大军,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50多年来,郑州纺织工业共为国家积累资金70多亿元,相当于国家当时投资的31倍。形势最好的1981年,郑州市纺织系统实现的利润高达1.78亿元。

  但曾有的光荣已成为过去。1992年,棉花紧缺、成本上升成为引发郑州纺织业衰落的导火索。郑州纺织工业长期以来积累的“机制不活、设备陈旧、产品单一、包袱沉重”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集中凸现。

  20世纪90年代,郑州纺织业开始步入低谷。设备和技术落后,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包袱沉重,扭亏无力。一大批职工下岗则成为政府部门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辉煌不再但梦想依旧。今天郑州市说起纺织业,仍然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对于如何振兴郑州纺织业、实现复兴之梦,近来的研讨和争论也越来越多。

  困惑与希望

  河南纺织高专教授段文平认为,河南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同时有近1亿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为郑州纺织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郑州纺织产业体系完善,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当前急需加大技改投入,促使产品更新换代。

  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院长任家智分析,郑州纺织企业生产的仍是低端的棉纱,纺织品面窄,产业链条短。江浙、广东等地的纺织品企业一年能开发10多个品种,而郑州的企业几乎是“零”,产品研发滞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陷入低端循环。同时,郑州国棉企业体制改革落后,不少企业已出现“招工难”,没人愿意到纺织厂上班。郑州纺织业要突破,必须转变思维,加大改革和创新。

  还有专家指出,郑州作为全国纺织基地之一,需要一个大的纺织品交易平台来支撑。元通纺织城建成后,郑州应设法利用好这个平台,更快推动纺织业升级。

  在郑州,流传有“东建材、西纺织、南食品、北汽车”的说法。目前省有关部门正会同郑州市在郑州西部设局摆阵:在元通纺织城西边,拟建一个规模不低于元通纺织城的服装加工区;同时拟建纺织、煤矿、粮食机械展示交易区。另外,将郑州五大棉纺厂整体搬迁至郑州西四环附近。人们期待,在郑州西部能形成一个纺织业的“硅谷”,为河南纺织业实现飞跃提供支撑。

  素有纺织城之称的郑州,能否再铸纺织辉煌。

  本报记者马正国本报实习生崔颖

  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