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度撞击”实验撞出彗星紫外线大爆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7:2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据新华社洛杉矶7月5日电】(记者陈勇)当人造航天器轰击彗星的“深度撞击”行动进行时,许多“旁观者”也记录下了这一刻。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就观测到,“深度撞击”使坦普尔1号彗星产生了紫外线爆发。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雨燕”项目天文学家5日报告说,在“深度撞击”的一刻,“雨燕”是唯一在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4个频谱同时进行观测的天文设备,不同频谱的

观测记录揭示了这次撞击不同侧面的信息。

天文学家说,“深度撞击”发生时坦普尔1号彗星发出的紫外线强度骤增,在“雨燕”拍摄的紫外线照片上,可以看到坦普尔1号彗星散发出无数细小的光点。

项目科学家莎莉·汉斯伯格说,这证实“深度撞击”的撞击器确实“打”到了彗核的坚硬层,撞击器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速度轰击彗核,把周围的彗核物质加热到2000摄氏度左右,这时撞击点周围包括向太空中溅起的彗核物质碎屑都发出了紫外线。在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的“雨燕”项目科学家目前还在分析卫星传回的X射线照片。据预测,当“深度撞击”激起的彗核物质碎屑到达彗发区域时,在高能太阳风粒子的轰击下会发出X射线。

“雨燕”项目负责人基思·梅森说,许多人把“深度撞击”比作太空中的“焰火”,但准确地说它应该是“冰焰”,因为撞击激起的彗核物质以冰屑为主。目前几乎可以确定彗核中包含太阳系初生时的物质,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分析。

(编辑 小海)
(07-07 07:23)
(07-05 08:40)
(07-05 08:40)
(07-05 06:51)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7:21)
(06-11 07:28)
(07-03 07:43)
(07-0506:51)

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

【金陵晚报报道】观测前,盱眙的天气颇令人担心,云层很厚,黑压压的,而且就在观测的当口,云顶处还落下了几滴雨水,不过,专家们调试机器却一刻也没有停,他们在为这一历史瞬间做着充分的准备。

20点20分开始,天文望远镜接驳的照相机不停地曝光,直到21点02分的时候,专家们终于成功捕获了坦普尔彗星的芳容。

撞击成就“天文文化”

一向沉寂的紫金山天文台盱眙站昨天下午热闹无比,观测大厅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媒体记者,负责观测的姚进生副研究员一下子成了媒体同仁围追的对象。

当记者见到他时,放下电话的姚进生嘶哑着嗓子对记者说:“前来询问的电话实在太多了,尽管大部分的地区都看不见,大家却对这个事件异常关注,毕竟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一次天文事件,以前紫金山天文台除了内部研究人员,几乎没多少业外人士拨打这个电话,现在电话接个不歇,让人觉得美国的这次深度撞击彗星事件,引发了一股天文热潮,而且这几乎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人类对于自身关注,对宇宙探索的求知欲望的一个反映,紫金山天文台也借着这个事件进行了一次绝好的天文科普的宣传。

意外:天气突然转阴

根据他们在7月3号捕获到的彗星的基本资料,姚进生推测,到晚上8点的时候,将是盱眙观测站的最佳观测时机,而经过撞击之后的彗星的亮度将由7月3日观测到的13.6星等的亮度突然增亮近百倍,是个观测的好时机。可惜,天气阴沉沉,云压得很低,不少人都担心到时天公不作美,害怕到时不能拍摄到最精彩的画面。不过,负责观测的姚进生却有着异常的期待。他说特别希望天公能作美,因为他们正期待着更精彩的场面。

但是直到傍晚时分,天空的云层依旧厚实,记者在室外观察,除了天空中一两颗亮星模模糊糊的影像外,天空是一片黑暗。

20:20 第一曝光:毫无斩获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精密调试,8:20的时候,连接在望远镜上的照相机进行了第一次曝光,大家摒住呼吸,期待着好结果的出现,可是令在场所有人失望的是,第一曝光并没有逮住彗星,毫无斩获。

“云太厚了,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只能看到亮星,暗星几乎是观察不到”,姚进生副研究员有点担忧,不过,话锋随即一转,“只要深度撞击后的彗星,其内部的喷射物质的反射造成的‘烽火连天’的景象能够持续的时间长一些,那么在未来的两个小时内‘抓到’这颗彗星仍有机会。”

21:02 逮到了第一张坦普尔彗星

负责主要观测任务的赵海斌副研究员在21点02分的时候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多次曝光以后,专家们逮到了第一张坦普尔彗星的图像,从晚8点到11点,3个小时内专家共逮到了40多张图像,能看到彗星的只有6张。彗星松松散散的,就像棉花糖一样。因为云层原因,专家昨天观测到的结果没有想象的理想。不过,明后两天还是观测良机,专家表示会继续等待观测。

另外,专家告诉记者,撞击之后带来的飞屑,将形成难得一见的人造流星雨,也是难得的天文现象。

(编辑 晨光)
(07-05 08:40)
(07-05 08:40)
(07-05 06:51)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8:48)
(07-05 07:21)
(06-11 07:28)
(07-03 07:43)
(07-0506:51)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