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将“自采”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9:36 重庆晚报

  自采自卖这种模式在国外超市业态常见,并是市场竞争的尚方宝剑,但这样的“武器”进入重庆后能否适应水土?敢于大胆尝试的超市又如何挑战它?身为新世纪百货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懋英女士向记者透露了心声。

  记者:自采生鲜经营超市,跟以前有哪些不同的感觉?

  秦总:最明显的感觉是,商品更好卖,同时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记者:超市的销量既然上去了,为何你的担子还更重?

  秦总:我的压力主要是市内“采买”基地少,而且采买人对产地行情把握不够准确,基地的商品品种单一。同时感到人才紧缺。

  记者:你说的这些瓶颈会不会成为“自采”实施的最大障碍?

  秦总:这还是不会,因为我们一边尝试,一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让新世纪所有连锁超市里的生鲜都实行自己采购,从而让市民能买到更实惠的商品,这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那何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秦总:这个目标无法给出一个时间表,因为“自采”这种方式十分考验一个零售企业的多方面能力,不然很多同行早就开始实施了,特别是处在重庆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但我们会尽所有的力量,提高自己的采购能力。

  记者:对“自采”而言,重庆市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秦总: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庆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主要还是以农户生产为主,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很少,这样,企业想跟当地政府搞“订单农业”都难。之前,我们先后跟一些地方农业部门签订了合同,后来都因为农户较分散,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管理上疏漏很多,结果是不欢而散。二是有些生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很高,比如猪肉,我们很想自己投资建一个屠宰场,但按有关法规,这种想法是无法实现的。超市“自采”生鲜是否会成趋势?

  像新世纪连锁这样通过“自采”来降低商品价格,对竞争对手构成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会不会引来同行的效仿,从而让“自采”生鲜成为超市一种主流采购模式?记者调查,依赖供应商供生鲜,是超市的“行规”,而靠“自采”的超市极其少见。

  被业界公认为具有良好“自采”系统的麦德龙仓储超市,进入重庆后也只有少数海鲜靠自己采购。虽然还有一些外来超市也有同样想法,但至今未见实际行动。

  业内人士分析,自采自卖几乎是所有超市渴盼的模式,但目前重庆生鲜产品生产不具集约化、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各超市巨头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记者 王顺斌网络编辑:王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