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信/来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9:42 南方都市报

  应将洛溪桥“还路于民”

  洛溪桥不能继续收费了,如今出台的交通管制把七座以上所有的客货车辆(特种车、摩托车、公交车除外)强行赶到高收费的路桥上。这样的结果,似乎比原先搞一个行政性收费更具“经济效益”,而且为此连听证会都不用举行!

  如果管制措施是要“以人为本,安全为上,减少流量,公交优先……”,那么管制措施应该反过来才对,也就是说应该只允许七座及以上的客车通行,因为这样才过的车少,运载的人多呀!

  难道说这就是取消收费应有的结果吗?广大的消费者就像供楼一样供了17年把这桥给供下来了,还未来得及庆贺这个另类的“七一”回归日,却被一纸通告剥夺了他们的合法使用权及消费选择权?

  其实,如果一切以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以其它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合法合理又简单可行的做法有很多很多,比如:

  1.停止收费后,应立即拆除收费站,不设次票通道,没有购年票的车辆请绕行。

  2.在两端加建引桥,改善交通引导设施,加速通行能力。

  3.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调节主导作用,建议华南快线以现行的收费标准按五折收费,其效果是吸引的车流量、获取的收益、路桥的利用率都将远远超过150%!……

  李万河

  洛溪桥事件不是经济利益问题

  不管收不收费,如何让洛溪大桥畅通无阻,这是城市管理者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所以洛溪大桥的问题,最终还不是经济利益问题——比如政府是否还有上千万元的月入,过桥市民是否每月掏出数百元的过桥费。它最终还要落到城市交通的原点上来。因为其中不仅有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不仅有个人成本,还有公共成本。

  公共政策也是近年在中国流行的词语和话题。公共政策当然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它最终要在各方利益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但公共政策不应该是官民博弈的结果,说到底,官是民意的代理者和执行者。

  广州的洛溪大桥事件表面上看是银子的问题,北京的圆明园看起来是环境问题,但它们所考验的是社会对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现实的接纳或拒绝程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市民是城市的主体,这样的命题出现在法律文书、官样文章中虽然由来已久,堂堂皇皇,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未见得是实实在在。有些管理者——官员们还很不习惯。于是市民们也有些不习惯,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没有人肯起身为七旬老者让座,致使老者命丧公众视野——对公共事务的淡漠,对个人事务的自守,由此可见。

  王其冰

  治理乱摆卖惟有拆掉顶棚一招?

  广东电视台旁的过街天桥上面的顶棚被拆掉了,据说是被城管拆掉的,目的是为了赶走卖盗版光碟、零碎杂货的走鬼小贩。过去这座天桥上的地摊儿每天都有七八个,现在却难得一见(至少白天如此)。可见驱赶小贩还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可城管在拆掉顶棚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为路过这座天桥的行人想过。整个桥面到处都给晒得白花花的,更不用说,前段时间广州天天暴雨突至,这座天桥经常挤满了躲雨的路人;现在如果再下雨,大家可能就只好跑到六十三层的麦当劳避雨了。城管可以说,广州市的其他行人天桥大多没有顶棚,大家不照样天天走?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天桥有了顶棚反而还要花钱拆掉呢?难道维护市容,治理乱摆摊点就只有拆掉顶棚这一招吗?难道市民所享受的一点方便在管理者看来,就是那么无足轻重的吗?

  我们倡导城市的基础设施要人性化,并不仅仅是体现在要花多少钱给地铁安上玻璃墙。有时候一个天桥顶棚的拆除,却最能反映出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在心里记住了——自己要服务于市民。

  闵捷

  不妨淡化“博士街头乞讨”之类事

  日前南京一名校博士在南京街上乞讨度日,该博士自称看破红尘只想过简单生活,其前妻称他当年出国不成多次找工受挫后即不再工作(7月6日《南方都市报》)。

  此类新闻通常难免让人心生感慨。同时我以为,我们不妨以平常心看待这桩“怪事”。事实上,自中国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日益加剧,这当中既有人春风得意,名成利就;亦有人屡受挫折,怀才不遇,皆属正常。“有耕耘必有收获”这一“金科玉律”似乎仅适合“成功人士”和“一帆风顺”者罢了。其实“收获”或“失收”的背后岂只缘于“能力”和“学历”!当是受制于天时、地利、际遇、个性……等诸多因素。因此,如这位博士心灰意淡,逃离“战场”甚至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者也大有人在呢!较之于那些正道不通便改往邪道去,为弥补“损失”铤而走险、作奸犯科……这位博士正直的做人态度,反而是值得敬佩的。

  无论如何,他选择了自认为“顺其自然”的生存之道,与世无争、与人无涉,我们怎知道他不是为了、而且已经寻回了久违的宁静?作为任何局外人理应尊重,不必惊异。虽然,或许这一选择只是暂时的——当他为此腻烦了的时候;当他的斗志再一次焕发出来的时候;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一切只因——变幻才是永恒。

  无名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