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再析“包工头”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0:42 法制日报

  建设部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包工头将被劳务带头人所取代,农民工基本被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在建筑劳务市场活跃了20年的包工头将退出历史舞台。建设部有关人士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问题。(《中国青年报》7月6日)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包工头的名声似乎并不太好,并被认为是导致农民工“欠薪”问

题的罪魁祸首。而实际上,大多数包工头不仅是农民工的职业介绍人,进城务工的领路人,而且充当着农民工“经纪人”的角色,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农民工权利的“代言人”。这几年各地政府在清欠民工工资过程中也发现,导致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包工头,而是建筑企业,是工程发包方。在欠薪这个“链条”上,包工头往往处于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他们也是欠薪问题的受害者,有的包工头甚至被逼得既要向欠薪单位下跪,又要向农民工下跪,其处境苦不堪言。从这个角度看,取缔包工头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是让人怀疑的。

  而包工头能否真正被取缔,能否在未来三年内退出历史舞台?我对此同样持怀疑态度。包工头队伍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有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农民工的用工体制不健全,政府服务存在缺陷。一方面,农民工进城之后,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帮他们找工作;另一方面,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之后,没有相应的部门或组织来替他们维护权益。正是这种体制上的不健全,政府部门的工作和服务不到位,才使得农民工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一些农民工只得无奈地把自己交给包工头,由包工头为自己牵线搭桥,充当自己的经纪人。因此,只要在农民工的供、求之间存在缝隙,就会有“拼缝”的包工头的存在。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建立起了健全的农民工用工体制,政府服务能够到位,农民工自然不需要包工头,包工头自然就失去了市场存在的价值。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