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对不起党和全国人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4:41 南方周末

   河北东光县检讨实验小学招生怪事 

“我们对不起党和全国人民”

  本报记者 徐彬

  7月1日下午,天气闷热,一位教师在河北东光县实验小学门口打着哈欠,坐在一张充当临时报名处的课桌前。在他面前的报名簿上,已有363个孩子登记在册,其中包括193个农业户口或下岗职工的子女。

要在往年,报名早就结束了。而这一次,学校有着渔夫一般的耐心,尽量不遗漏一个孩子。他们不仅破天荒地在电视台和报纸上连续打招生广告,还延长了报名时间,等待“有些消息不灵通的家长”。校长霍树凯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学校

的招生条件是“无条件”。

就在8天前,农民或下岗职工的孩子还几乎不可能就读实验小学。当时学校规定,只招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县文教局也下发了红头文件。

《燕赵都市报》首先报道了这起招生怪事,事关教育公平的新闻迅速攫取了公众视线。

  歧视性的文件

6月20日傍晚,赵小平像往常一样到县幼儿园接孩子。再过几天,孩子就要报名上小学了,她在路过实验小学时心里还念叨着这个事情。

东光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城内共有7所小学,其中实验小学是县直属小学,办学经费由县财政直接开支,由于资金有保障,师资力量明显好于另外6所村办学校,“可以说是县城里的重点小学”。

位于东街村的实验小学有两幢教学楼,教学楼之间,是一个狭窄的操场,几乎容不下两个班的学生同时上体育课。教室的桌椅排得密密麻麻,大都比较陈旧。

就是这样一所拥挤的学校,由于师资上的优势,每年报名时都会引发一场大战。为了孩子的未来,很多家长“恨不得把孩子的脑袋削尖了塞进来”。

赵小平大老远就看见不少人围在幼儿园的门口,议论纷纷。

门上贴了实验小学2005年的招生简章:“招生对象———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报名时必须出示父母一方的编制证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有局长核实签字的证明书。不符合条件者一律不予接收。”

赵小平看完心里一凉———她的孩子被排斥在外了。虽然丈夫是非农业户口,但夫妻俩两年前双双从一家国有塑料厂下岗,早就在编制之外了。以前,实验小学不招收农业户口的学生,如今非农业户口的下岗职工的孩子他们也不收了。

实验小学的学前班前,也贴了这样一份通告,这让许多家长更难以接受。当初学校为了吸引他们的孩子来上学前班,曾经允诺孩子们将来可以上实验小学,而现在,允诺不算数了。

赵小平和其他家长联合起来找到实验小学,其中有几家就住在东街上,“距离实验小学只有几步路”。校方理直气壮地拿出县文教局下发的红头文件。文件说得非常清楚,原则上实验小学只招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

家长们全愣住了。

  连夜整改

6月21日一大早,东街村的几户居民开始向上级教育部门打电话反映情况,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有人拨通了《燕赵都市报》的新闻热线。该报驻沧州记者刘树鹏赶往现场采访。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知道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刘树鹏事后对本报记者说,“其实很多县的实验小学都在这么做,但还没有哪一个地方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出台文件。”

采访中,他拨通了东光县文教局和实验小学领导的电话。学校的回答是“执行上级的规定”,文教局则答曰:“响应上级严格控制班容量的要求”。

6月30日,东光县文教局副局长刘国栋在回忆这个采访细节时懊悔不已,“唉,那两天正忙于中考,没有和刘记者做好沟通,当时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长长叹出一口气,“第二天,文章见报了。”

一看文章的标题,刘国栋惊出了一身冷汗。“父母不吃皇粮,孩儿难上学堂”,这句家长们看完实验小学的通告信口编的顺口溜,在报纸上如同麦芒扎眼。“我们忽视了百姓的利益,制定的政策违背了法律,是严重的失误,对不起党和全国人民。”他说。

文教局连夜召开了整改会,相关领导悉数到场。崔立国局长当场拍板:实验小学立即废除招生简章;文教局立即调整招生政策。

第二天,也就是6月23日,刘国栋副局长和霍树凯校长带着招生整改方案前往沧州,“请刘记者指导工作”。据记者刘树鹏回忆,方案仍然保留了“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这一块,另外增加了“划片内企业职工子女”,他对刘国栋说,“这样整改还不是很彻底。”

这句话可能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6月28日,文教局终于拿出了一个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全新招生版本———“划片内的适龄儿童”。这一天,实验小学的大门第一次对农民户口的子女真正敞开。

“我想表明两点。第一,我们确实认识到错了;第二,我们已经改正了。”这句话,成为刘国栋副局长和崔立国局长面对媒体时约定的开场白。

  文件出台内幕

这场招生事件,为东光县引来了“平时请都请不来的记者”。从看到《燕赵都市报》的那一天起,相关责任人就“没睡好觉,压力很大”。面对镜头,他们经常“不知所措,不知所云,语无伦次,答非所问”。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为了控制班容量,起因是好的。”刘国栋解释。

东光县的学生家长择校成风,以致实验小学严重超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在80人左右。全校1900名学生,每位学生的人均面积只有2.9平方米。县里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对此不满,多次提出安全和教育质量问题。

于是,文教局决定下发文件限制学生名额,结果在限制对象上政策失误。刘国栋说,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县政府投资的学校以县政府干部的小孩为主,村里投资的学校以村民的孩子为主。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最终出台了一个“在政治上完全错误”的文件。

这个解释似乎合乎情理。但是记者偶遇的一位自称是实验小学“深喉”的人却道出了更多原委:学校为了收取择校费,早已习惯性设置门槛。

至于送礼,这是一个几乎连小孩都不认为是秘密的事。6月30日,一些东街居民对着央视《焦点访谈》的镜头嚷嚷“要送礼才能上学”时,霍树凯校长就站在旁边,当时他满脸尴尬。

根据“深喉”的提示,记者找到今年这份红头文件的拟定者———文教局普教股股长刘希炳。此人原在霞口镇负责全镇的中小学工作,两年前调到县文教局,今年是第一次负责全县的中小学招生。

他说,在今年招生前摸过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的子女大约在170人左右,“数目正合适”,在“思维惯性”下,他“在不知不觉中”起草了那个“影响很坏”的文件。6月15日,这个文件轻松通过了刘国栋副局长和崔立国局长两道圈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