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管钱的手是松是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4:48 南方周末

   冯雪梅

  将最近几条与教育经费相关的新闻连起来看,很有些意思。

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布,18所中央部属高校违规收费8.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对2004年度中央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进行分组审议。万学文委员提出,2004年中央财政支出决算表反映,教育实际支出只占本年度财政总支出的1%,所完成预算的比例也很低。教育支出只完成了预算的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没有完

成。“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抽样调查17所农村初中后发现,平均辍学率约为43%,最高为74.37%。

尽管教育差距加大,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农村初中43%的平均辍学率,还是让人吃惊。义务教育在农村远没有普及,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钱。学校缺办学经费,孩子们缺钱读书,相当一部分家庭,无法负担子女读书的费用。

一边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一边缺钱花,却是有限的教育预算支出,还有四分之一没花出去。在教育乱收费严重、义务教育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有钱花不出去,难免引起种种议论和猜测。

依据教育部官员解释,教育预算没有完成,是一个技术问题。财政部预算涉及教育部,并非可以立刻花钱,有些工程项目,按照程序,必须经过专家评审这一关。专家评审需要时间,评审通过后进行项目细化同样需要时间。而预算下达,必须在细化工作完成之后,不可能只是笼统地给你一个计划书拨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有些工程项目未能在相对应的财政年度完成,而没有花出去的钱,正好对应了这一块。

这可以理解。即便是一个公司的财务审核,也不能今天立项,明天就能报批拨款,其间必然有一个过程。可这过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急人所急和别人着急我不急,结果显然不同。从教育部官员的解释看,“管钱”的手还是相当谨慎的,需要通过既定程序,需要专家评审,需要项目细化。可见,把关严格。可这个严的分寸是什么?哪些该严加控制,哪些又该适度放宽?一个项目,要花财政的钱,必须严格控制,无可非议。但如果一个项目,不花财政的钱,对其控制是不是就可以放松?国家审计署审计的18所部属高校,债务总额72亿多元,82%的债务来源于基本建设欠债。这一审计结果,似乎表明,不需要国家财政掏钱的项目,管得其实并不紧。

可欠的债总得还。如何还?高校不是企业,不可能自己盈利赚钱。所以,建设经费的来源,只有两种途径:一找国家财政要钱,二找学生收取。财政拨款控制严格,偿还债务的惟一可行方式,就是找学生要钱。也就是说,所有这些欠债,最终大多要靠“收费”来偿还。正常的收费不够用,就巧立名目收费。

曾有专家估计,10年间,全国教育乱收费达2000亿元。有关部门反驳说,“这个数字只是一个推断,不要把个别学校的问题通过乘法变成整个教育界的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教育乱收费问题不可低估。

国家财政拨款和教育乱收费,其本质都一样,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按道理,都该严加管制。可是现在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难免给人以错觉:只要不是财政掏钱,随便怎么花都行。负债了,就加大收费力度。乱收费被“喊打”了这么些年,伤筋动骨的有几个?看来,管钱的手能松能紧。如何松如何紧,大有学问。

只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乱收费严重、教育预算花不出去的情况下,哪里该松,哪里该紧,应该不难取舍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