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现代启示:让悲剧不再重演(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6:02 中国广播网
郑和下西洋的现代启示:让悲剧不再重演(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陆洋、黄琳报道

  如何避免悲剧重演,这应该是郑和600周年祭的应有之意

  同样是7月11日,同样是中国古代的木帆船,同样从太仓出发,到长乐驻泊,伺风开洋。台湾探险家徐海鹏召集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即将踏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他这个耗资1.5亿元、筹备6年的大型探险,受到了学术界、传媒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外国公司已经与他联系,要购买行程结束后的“郑和帆船”。

  六个世纪前,曾经风光一时的郑和,奉明成祖之命踏浪西洋,后因朝廷反对之声剧增,又被明成祖下令停止。之后,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担心后人步郑和后尘,甚至把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详细资料付之一炬。而此前,郑和在他的第七次终结之旅中,已病逝在印度古里。

  他一定不会想到,600年后竟然会有“郑和八下西洋探险队”重寻他的航程,从越南、泰国到马来西亚、印尼,从沙特阿拉伯、伊朗到阿曼、肯尼亚,20多个国家、50多个港口,这一郑和路线又被走透。

  “我是替大家圆梦的人。”徐海鹏这样说。这个“大家”包括了大陆、台湾和海外的所有炎黄子孙,当然也包括九泉之下的郑和。而这种圆梦方式多少带有悲怆。

  中国曾经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舰队,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也这样告诉年轻人,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比麦哲伦早了多少年。可是,郑和的伟大航程并没有给这个民族带来真正的复兴,反而在炫耀了中华之物力之文明后,很快便陷入衰落。

  这一衰就是几百年,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丧失了制度文明的跟进机会,并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海洋强国的地位,和郑和相去甚远。

  徐海鹏们的梦想让人们有了一个回看600年的视角,更重要的是,纪念的前提应该包括总结和反思。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编:李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