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观点碰撞:秘密监督领导生活圈,值得推广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7:28 人民网

  新闻点击:

  “地下”监督领导生活圈 涪陵区秘聘“侦探”上岗

  涪陵区43名综合素质高、公道正派人士近日从区领导手中“秘密”接过聘书,从而成为该区首批干部观察员。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他们将对全区处级以上干部“生活圈”以及

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地下”监督。评说链接:

  正方:

  红网:“地下”监督使监督者没了后顾之忧,值得推广

  只要是监督,总比没有监督好,多方面监督总比单一监督好。重庆涪陵区秘聘观察员“地下”监督官员生活圈,又比明的监督好。好就好在“地下”监督。

  时代在进步,贪官也更加善于表演。一些贪官不仅在工作中善于表演,在社交圈中也善于伪装。如果不和他做深入的接触或者参与具体工作的操作,很难发现他的违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派公开的观察员去监督他们,那么在监督的同时,也可能会冒打击报复的危险。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可能就是“土皇帝”,一手遮天,“老子说了算”。所以不用说这些官员的下属不敢去揭发举报,即使是上级派的公开的廉正观察员,又有几个敢于冒着身家性命去监督呢?

  所以,涪陵区为消除干部观察员顾虑、认真工作和防止人身攻击,对这批干部观察员的聘请采取了“秘密”的方式进行。这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督官员的工作和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又可以暗中保护这些观察员们不至遭受打击。这是对观察员们负责的态度,也是对党的反腐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期待这一“秘聘”制度能收到显著效果,并能有望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反方:

  齐鲁晚报:秘密“侦探”、“地下”监督,与民主监督相去甚远

  安插“侦探”、“地下”监督,却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皇权控制官僚的惯用手段,这种手段的局限性是由旧时代政治体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由于封建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法治,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也就失去了坚固的根基。比如,明朝的东厂模式已达到了“地下监督”的极致,但吏治并未因此而清明,这说明,单纯依靠人为力量的地下监督,是难动腐败根本的……秘密“侦探”及“地下”监督,和民主监督相去甚远。这条“暗道”或许能起到一时的效果,但绝非治本之策。如果热衷此道,我们反腐防腐的思路就可能走偏了,走偏的结果就是不得要领,表面上轰轰烈烈却难动腐败的根本。因此,笔者认为,反腐倡廉的关键并不在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在于要以民主制约和权力监督的阳光制度去遏制腐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

  红网:“地下”监督不符合风险收益原则

  干部观察员凭什么冒险去监督、举报违法乱纪的干部?我们就从风险与收益的角度来分析干部观察员履行职责的可能性。先说风险,虽然涪陵区委组织部信誓旦旦表示对干部观察员的职务、姓名等实行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是地球人都知道,这种保证是靠不住的。而且,如今社会,举报领导干部腐败的风险谁都清楚——轻则受到打击报复,重则遭到谋害。那为什么还有人甘受风险而举报腐败?纵观举报者,他们的举报动机多半是因为切身利益受到腐败分子的侵害,举报腐败可以从中获益(经济或者非经济)。而“吃饱饭管闲事”的干部观察员呢,他们既没有因为领导干部腐败而利益受损,更不可能从惩处腐败中直接获益,他们用得着冒着风险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吗?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叫个人付出成本而让公众受益的事,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干的。难道干部观察员是不食人间烟火,宁为群众利益而愿牺牲个人利益的圣人么?

  中国经济时报:与其特聘“侦探”,不如发动群众

  “专职机构”未能完成工作,关键在于触角伸得还不够远,力量还不够大;“各界人士”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未能满足监督干部的要求,关键在于他们反映问题的渠道不够广,对他们的声音重视不够。如今,再从“各界人士”中选取代表组成一支专职队伍,怎么比得上完善原有的“专职机构”呢?怎么比得上发挥群众的力量呢?怕只怕,秘密聘请“干部观察员”只是一场“秀”。如果“专职机构”真正善于听取群众声音的话,我想,所有群众都将是“干部观察员”,而且,再“秘密”不过了。这样的观察员不好好“利用”,偏偏想尽办法去“创新”,不是很可笑吗?编辑留言:

  最近一个时期,很多地方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反腐措施,重庆市涪陵区新出台的“秘聘‘侦探’‘地下’监督领导”则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对此,人们看法不一。这究竟是反腐工作的新创举,还是又一个“反腐秀招”呢?欢迎广大网友发表看法,到留言板。

  调查

  秘密监督领导生活圈,值得推广吗?

  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创新,会有很大作用,应该推广。又一个“反腐秀招”,不会有什么作用,不该推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