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百年不遇,四百年一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0:15 新京报

  王学泰

  谈到国人的性格时,大多是说我们中国人很现实,想像力稍差。可是我发现在涉及到数字统计时,我们往往不大现实,而显得浪漫。

  最近北方奇热,南方大涝,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诸省区,大雨袭来,河水暴涨,

造成了洪灾。广西梧州大水漫过河堤,进入城市,繁华的街道上,大水涨到三层楼高,来往都要行船。上班时还是走着来的,下班就要坐船回家了。对比数家电视台的报道,我以为以中央二台“第一时间”最好,许多画面形象生动地再现当地平民百姓互相帮助的情景,很感动人,但又不落俗套。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许多报道的画外音中都有这是“百年不遇”甚至是“四百年一遇”的大雨的判断。这种报道不仅落俗套,而且令人生疑。我不知这样写的记者调查了没有,是不是真的“百年不遇”“四百年一遇”?前些日子黑龙江宁安县沙兰镇小学伤亡事件媒体就说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后来又说当时雨并不大,只是学校建筑的位置不对。到底哪个对呢?我宁愿相信后者。再后来气象部门证实了后者。

  谈到国人的性格时,大多是说我们中国人很现实,想像力稍差。可是我发现在涉及到数字统计时,我们往往不大现实,而显得浪漫。大跃进时不必说了。那时(1958年9月18日)报上登载的粮食最高产量是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试验田亩产中稻130434斤10两3钱,一直精确到“钱”,现在不用我说,谁也不会相信了;上世纪90年代统计绿化成绩时有人就说过有些省市,把它们历年统计的绿化面积加起来可以覆盖该省市若干次了。这样统计有什么价值?而且长此以往,媒体会失去公信力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过去有政治因素,上面提倡什么,下面就爱跟风,顺情说好话,免得犯错误。现在,这个因素正在逐渐消失。还有一个因素是当事者推卸责任,把过失推给老天爷,沙兰镇小学事件可以说是个典型。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数字不太认真,往往是凭感觉信口一说。有位记者采访我所在单位一位好读书和藏书的同志。记者问他,您家藏多少书。这位先生随口一说,大约100万册吧。不久,这个数字就写在报纸上。后来我们见面与他开玩笑说,老兄你知道100万册书要装多少书架吗?他回答,我有40多个书架,而且都是两米多高的,装得满满的。我说100万册至少要装2500个书架,你有那么多房子吗?我俩都笑了。他说我是搞文的嘛,对数字你就别太认真了。

  又如,某位学者说《四库全书》他常读,读过好几遍了。且不说《四库全书》有没有必要全读,就算您有此雅兴要全读,全书共75854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影印“文渊阁本”,到现在20年,共7000多天,就是读一遍也要每天读10卷以上。实际上他也是随便一说,可能查过《四库全书》,不能认真对待。

  这种随意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中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种思路成为传统,小则害己,大则祸国。他想用此警戒国人,我想没有过时。

  再说说这“百年不遇”和“四百年一遇”。我想问该地区是否保留有百年或四百年的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如果有,那么作为“小知识”在媒体上为大家介绍介绍;如果没有,只是凭着感觉或印象,就这样写,起码是不严肃的。作为媒体记者,不要因为是学文的遇到数字就含而糊之,大而化之;如果别人如此向你讲述,你也不要随便落笔,要追问、要调查,改变我们“差不多”的传统。

  作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