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林权改革改出了什么?(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部崛起·江西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5: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建林 任江华

  7月的赣鄱大地,郁郁葱葱,一派生机。来到江西的客人,无不陶醉于这里的绿水青山,无不赞叹这里和谐的生态环境。最新统计表明,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丰富的山林和优美的生态成为江西省展现给世人的一张“绿色名片”,更成为江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

  3000万林农2/3山区人口2/3林业县60.05%森林覆盖率———

  希望在山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林业在江西的重要地位:全省国土面积2.5亿亩,其中林业用地1.59亿亩,占63.7%;全省4200万人口中,2/3的人口在山区,林农有3000万;全省99个县(区)中2/3是重点林业县;2004年全省林业总产值307亿元……可以说,实现了林农奔小康,就抓住了江西奔小康的大头。

  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江西曾经作出了巨大努力,也有过惨痛的教训:30多年前,由于乱砍滥伐,雨水充盈的江西不少地方竟然成了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森林覆盖率只有31%。几代江西人艰苦奋斗,实施了一批生态林业工程,营造生态公益林2000多万亩。

  进入新世纪,面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响亮口号。江西森林资源迅速增长,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全省有林地1.51亿亩,活立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丰富的山林资源成了江西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钱。

  然而,由于自然、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山林归属、权责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拿斧头的比拿锄头的多”、“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窘况,形成了“我山不种我树,我树不能我砍,我砍不能我卖,我卖不能我得”的怪圈。

  一方面,江西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发挥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林业;另一方面,江西的林业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木材消耗需求日益增长与森林可采资源逐步减少、社会生态需求日益提高与生态建设投入不足、森林质量不高与防灾减灾、林地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突出。

  “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最根本的措施,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巩固生态优势,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实现林业的大发展。”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说。

  要从根本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明晰产权 减轻税费 放活经营 规范流转———

  林改试点启动

  经过深入调查和周密准备后,2004年9月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铜鼓、黎川、武宁等7个林业县先行试点。主要内容包括: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

  根据林改分山原则“稳定自留山和责任山”,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的李光华家分得两宗(块)山地计71亩,承包经营权50年不变。在全村山林图上,李光华一下子指出了自己的两块山地,界址明确,勾图清晰。而同村村民杨剑分得3宗67.5亩山,刘纳文分得6宗110亩山,也清晰地标在图上。“林改让乡亲们吃了一粒定心丸!大伙儿护山护林的积极性更高了,都算计着怎么盘活这些‘绿色的银行’呢!”老李说。

  截至今年6月,江西省7个林业产权制度试点县明确产权发放林业产权证的面积达161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82.8%,明晰产权工作基本完成。

  明晰产权是核心,规范流转则是关键。德兴市对于林改前已经流转的40多万亩山林,只要程序合法、操作到位、合同规范的,予以维护。对已签订的流转合同,如果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但程序不规范或合同条款不合理的,原则上维护合同,对有争议条款进行协商,补充完善;合同签订如果存在少数人暗箱操作,侵犯集体或村民利益的,予以推翻。

  对于林改期间流转的集体山林,德兴市采取“宜承包则承包,宜租赁则租赁,宜拍卖则拍卖,宜股份则股份”的形式,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2/3以上村民同意,并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后依法流转,流转收益归林权所有者,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该市还积极鼓励山林经营权向有经营能力、懂管理的人转移。

  林农富裕 林业发展 林区稳定 生态和谐———

  经济生态双赢

  “林权改革春风劲,万户千村喜气盈。昔日空叹山林好,而今植树如造银。”这是江西林业大县安福一位林农写的顺口溜。

  我国南方重点林区铜鼓县县委书记蔡炳生对记者说:“林改让林农真正得到了实惠。”2004年,江西省林改政策性让利7.52亿元,其中,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1.64亿元,取消市(县)、乡、村自行收费2.3亿元,林业部门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基价让利1.57亿元,规范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让利2.01亿元,每位林农年均增收200元以上。

  今年67岁的谢忠仁是铜鼓县赫赫有名的造林模范。自1982年以来,老谢累计造林超过3万亩。目前,老谢经营着7000亩林地。去年底,他又买断一块350亩荒地50年的经营权。老谢雄心勃勃

  ,还准备与省林学会合作,租赁承包1万亩山地建高标准的示范林。

  武宁县县长欧阳礼彬告诉记者,林改之后,广大林农“把山林当资产来经营,把竹木当财产来管护”,自觉组织护山队上山护林。全县林业纠纷、森林火灾、盗伐林木案件均下降了2/3。

  林改激发了林农造林营林的积极性,林木、林地全面升值;荒山拍卖由林改前的平均每亩50元提高到120元,有的高达200元;荒山租赁由林改前的每年每亩不足8元提高到20多元;毛竹的年租金由林改前的每亩15元上升到58元。

  林改更使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林业。去冬今春,江西省人工造林329万亩,是近10年来人工造林面积最多的一年。其中个体、私营企业投资造林达213万亩,占64.7%,以每亩投资200元计算,社会投入造林资金达4.26亿元,民间投资首次超过国家投资。

  江西省委副书记、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彭宏松深有感触地说:“林改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保一方生态;林改是一项民心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社会稳定工程。”

  有了7个试点县的成功经验,今年4月,江西省决定在全省推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算用两年时间完成这项改革。

  找准环保和发展的结合点(点评)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找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环境。江西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就因为找准了这个结合点,才改出了林农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改出了山林翠绿、林农增收的新局面。丰富的林业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江西加快发展的本钱,也给3000万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是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科学发展理念。经济上去了,树木砍光了,土地沙化了,环境破坏了,这样难以可持续发展。中部地区要加速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江西的实践证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可以相互促进。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09日 第五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