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和谐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5: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初夏的赣南,大地一片葱郁,无限生机。

  透过桃红李白,一簇簇崭新整洁的村庄,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村道,一副副流露感激的对联,一块块播种希望的农田,一渠渠欢畅奔腾的溪水,一个个孕育硕果的橙园……在阳光雨露下,在燕子的追逐翻飞欢叫声中,熠熠生辉,新鲜亮丽。

  上个千年哺育了卓越客家民系的赣南,上个世纪孕育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赣南,今天,风景这边独好,风景更胜当年。

  2004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率先在全省倡导了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内容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活动,并借此推动“三农”工作的开展。这项尊重农民意愿并得到广大农民热情支持的活动,就像红土地上的杜鹃花一样,春风一吹,就漫山遍野。七百五十万赣南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革,塑造着充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新时代内涵的农村新风貌。

  三点九万平方公里的赣南大地,春潮涌动,大地飞歌。

  (一)

  跨越时空,情景是多么的相似。

  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红井旁。几棵硕大的古榕泛着新绿,掩映着一列列整齐的农舍。杨庆波老人总是喜欢在新建的水泥村道上溜达,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村子,怎么一夜间变了个样呢?破旧的厕所、猪牛栏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没了,新建的房子漂亮整齐了。上厕所是干干净净的水冲式厕所,倒垃圾要倒到村头的垃圾池里,老汉虽然显得有些不习惯,但他打心眼里说好。“新农村建设给我们老表们带来的实惠太多了,感谢共产党啊!”抚摸着红井旁镌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老汉充满感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时光如流,岁月浸淫着秋风冬雨。尽管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农耕文明中生活了千百年的赣南老表,在保持多姿多彩的客家民风民俗的同时,也残存了不少落后的、不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比如如厕不用手纸,用竹片、树枝或瓦砾,居所与猪圈、牛栏相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取之同一河沟,封建迷信、赌博、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盛行……最早对这种生活方式、生存环境有“意见”的还是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在赣南,每年有大约一百二十万的青壮年农民在闽、粤、浙、沪等地打工,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接受着现代文明的洗礼。一方面,农民、农村都在呼唤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他们既要物质的小康,也要精神的小康;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寻找农业税取消之后农村工作新的着力点,探索转变职能,为农民服务并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当政府和农民双方都想到一块时,新农村建设便在赣州应运而生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农村建设活动犹如一曲优美的赣南采茶调,悠然动听,飘进了赣南农村千家万户,飘进了七百五十万赣南老表的心坎上。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老表们以空前的热情投身“三清三改”;政府部门、机关干部也没有忘记开展服务,搞规划、配图纸、送技术、解难题,呈现出一幅城乡互动、干群和谐的动人画面。大余县新城镇田良下,是赣南农村改厕最早最成功的典范。在村党支部和农民理事会的组织下,村民们筹资从上海一个工程师手中购买了“三隔式无害化户厕”专利,每户村民都在靠院一隅建了这种户厕,粪便经发酵池处理后用于施田。“专利”进村后,原来与农舍相连的简易厕所和村头的露天厕所一夜之间便拆除了,“人还没到位,臭气先到肺”,“厕所一蹲,蚊虫就叮”的落后场景永远地成了回忆。

  在长征出发地于都,穿过一片桃林,我们走进油菜花掩映的跃州村,叩开了村民潘五月的院门。正在水池里洗菜的潘五月喜滋滋地说,为了解决村里地势高引水难的问题,2月初,镇里的干部牵线搭桥,帮村民们引进了某科研所开发的“无塔式供水系统”。瞧,龙头一开,清洌洌的井水伴着嗡嗡的水泵声“哗哗”地流出,水龙头一关,水泵声戛然而止。哗哗的水声和老表爽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支美妙的山歌。上犹县黄埠镇南村也是山高路陡,村民们筹集五十万元资金,建起一个日供水一百吨的自来水厂,一举改变了到山里取水肩挑手提费时费力的状况。老表诙谐地说:有了自来水,我们也可以用热水器洗澡了,洗衣机也不会当米缸用了!陪同采访的赣州市农工部的同志告诉我们,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赣州市已免费为农民规划设计了近万个村庄,还免费向农民提供了七十套住宅设计图。

  听,赣南广袤的田野上,正传唱着老表们自己编写的山歌:“哎呀嘞,新农村建设好实在,老表们心里好喜欢,新村新景新风貌,党和人民心相连!”

  (二)

  赣南老表爱写对联,赣南客家人喜抒情怀。他们,用对联表达着自己的期盼,用对联倾诉着幸福的心声。走马赣南乡村,你会发现,原来祈福求康的对联,如今都被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替代:“五新一好千家户、三清三改万户春”,“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惠农政策户户欢、三清三改村村美”……对联,折射出赣南老表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热情。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众志成城奔小康,成了赣南新农村建设的一抹亮丽的风景。

  农民建了新房,旧房就不再住人了,久而久之,破烂无人居住的“空心村”成了赣南农村一道陈旧不堪的“景观”,既浪费土地,还有碍村容。干部要去拆,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农民自发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就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了。在“空心村”拆除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瑞金市武阳镇武阳围是一个有六百多幢破旧房组成的“空心村”,住在新房里的老表们早就想拆除这些破房子修路建新村,但涉及到村内五个祠堂,无人敢牵头。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成立后,开了一次会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五个祠堂拆了四个,剩下的一个也改成了社区中心。

  龙南县南亨乡三星村在拆“空心村”时,有九副老人备用的棺木在祠堂搁着。按当地风俗,这可不是可以随便动的。理事会的成员们知道后,立即到老人家去做工作,宣传移风易俗、火葬节约耕地等好处。老人们听着在理,自己动手将九副棺木劈了。在渡江镇莲塘村老屋组,村头有四座乾隆年间的祖坟,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一做工作,村民们高高兴兴将祖坟迁走了。

  农村在变新,农民也一样在变新。

  于都县禾丰镇碓臼窝原来被戏称为“堆旧窝”,“空心村”时房屋破烂不堪。如今,新房规划建设得整齐有序,就连宗族祠堂也变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走进宗祠内,一副“兴科技教育文明千帆竞发创辉煌,聚天时地利人和万众一心跨世纪”的长联,散发着浓浓时代气息;四壁悬挂的“社区村民十要十不要”、“社区志愿者协会章程”、“党员十带头内容”、“文明家庭创评栏”等,彰显这个村落不俗的时代风貌。宗祠内,正在播放VCD,屏幕上悠扬活泼的采茶戏,让休闲的村民们不时爆发开怀大笑。

  桃江河畔的龙南镇金虎村河背村小组,一座二百年历史的“河涧堂”,在新农村建设中则演绎了一场“祠堂变学堂”的巨变。去年10月,镇村干部拿起了扫帚,挂点单位送来了钱物,不到一个月时间,祠堂焕然一新:硬化了的地面平整清洁,墙身雪白锃亮,瓦椽修葺一新,排水沟畅通无阻,日光灯照耀得祠堂亮堂堂,四周栽种的竹柏、桂花将祠堂掩映得生机盎然。更令人兴奋的是,祠堂颜面变了,内容也变了,黑板、课桌椅搬进了祠堂,理事会和镇村干部一起请来了农技专家授课,农民们则拿起书本当起了学生。大余县新城镇水南村的李氏宗祠,则被改造成了幼儿园,数十名农家孩子在宽敞的宗祠里幸福地奔跑游戏,咿呀的稚音如梵曲声声,令古老的宗祠平添无限生机。就在宗祠前的空坪一隅,我们惊喜地发现那里静立着一座IC电话亭,细雨中温情脉脉的模样,无言地传递着赣南农村的时尚与文明,传递着速度与进步。如今,赣南乡村有二千一百七十多座宗祠、庙宇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建为学校、农民图书室、幼儿园和农民夜校。

  在赋予时代内容和文明的祠堂里,老表们也自发成立了“禁赌会”、“破旧会”、“道德新风评议会”,反赌破除迷信成了村民们的自觉行动。今年春,龙南县武当镇横岗村村民赖观明出走三年的老婆回家的故事成了佳话。原来,三年前,赖观明好赌,一旦输钱就打骂老婆,酗酒闹事,他老婆一气之下出走打工三年不回。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始后,村民妇女成立了禁赌会,并分头去做赖观明的工作,对照村里的村规民约、道德公约,赖观明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决定戒赌,并从事果园开发。在广东打工的老婆知道丈夫的变化后,立即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赖观明喜不自禁:“新农村建设让我做了新人!”

  (三)

  “给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要把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这个“支点”显然是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没有这个“支点”,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让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都是空话。

  宁都县长胜镇原来是个耕牛多、牛粪足的地方,为了变“废”为宝,又清洁乡村,在规划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镇里的干部们通过招商引资,引来福建客商来这里办食用菌厂,带动了本镇及周围三千多村民种鲜菇。捧着一沓厚厚的钞票,村民黄上年笑得合不拢嘴:“这一下就卖了三千多元,搞新农村建设真是蛮好的!”今年,这个县发展香菇种植面积三百万平方米,带动一万多家农户致富,实现产值亿元以上。

  置身于南康市潭口镇江坝村千亩果园,仿佛徜徉在花海中,洁白如雪的布朗李花在枝头竞相斗艳,和风吹拂,送来淡淡花香,令人心醉。放眼望去,四百亩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满目涌翠,蜿蜒的环村水泥公路两旁,绽放新绿的行道树掩映幢幢小洋楼;正在兴建的“加大饲料集团公司”的养殖基地,建设场面热火朝天;上棚村游乐园里,三五成群的老人、小孩尽情玩乐,膝边还有小黄狗不时地吠叫跳跃。在赣县五云镇,连绵的无公害蔬菜塑料大棚白里透绿,生机盎然;一条条平坦的村组水泥路蜿蜒进村,一幢幢“小康楼”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新农村建设,在描绘出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卷的同时,也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干部群众鱼水情深的美丽音符。罗坳镇党委书记刘为生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一时适应不过来,不知道做什么。开展新农村建设后,干部们又有做不完的事。”“主要忙什么呢?”“搞规划、抓产品、促销售。”

  新农村建设就像一场春雨,使新产业、新经济组织这一“春笋”迅速拔地而起,茁壮成长。在赣县,四十五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每个点都建立在产业基础上,每个产品都在组建农民自己的协会组织,诸如湖心乡的生猪中介服务组织,以生猪产业经纪人模式,带动数千家农户养猪;还有吉埠镇的脐橙协会、夏湖村的仔猪繁殖协会,阳埠乡的腐竹加工协会。在整个赣南,所有的县(市)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诸如龙南县龙南镇培植劳动力输出协会,通过大力开展“农村知识化工程”,使许多青壮年农民洗脚进城成为产业工人;诸如南康横寨的生猪协会,大余的花卉协会,龙南、全南的蔬菜协会,石城的烤烟协会,安远的果业协会……仅半年时间,全市培训农民十六万人次,发展各类农民产业协会会员四十多万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六百多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同一山之隔的闽、粤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赣南农民生产、生活和观念的变革似乎迟了一步,但“桃花”毕竟开了,而且还有盛开、蔓延之势。新农村建设就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每一个赣南老表的心田;它就像春播的种子,质地细腻地记载着赣南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观念更新那阳光雨露的日子。面对我们的采访,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博士满怀深情地说:“开展新农村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市里正组织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户排忧解难,对这样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程,我们要通过一届又一届班子的努力,按正确的理念、思路,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赣南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09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