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06:4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岳麓书院御书楼

  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清静之地,净化心灵;山川秀丽,陶冶性情。难怪唐朝读书山寺,蔚然成风。书院也常常选址建于山清水秀、幽静云深之处。古人所谓名山事业,就是指此而言的。

  到孔夫子的家乡,登尼丘而参观尼山书院,对何谓名山事业会有更深的体会。尼山,位于齐鲁大地孔子的故乡曲阜,在县城东南30公里,海拔仅340米。原名尼丘山,因为避孔子的名讳,改名尼山。所谓“山不在高”,有孔圣人则名。山顶五峰相连,惟中峰为尼丘。尼山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号称“尼山八景”。昔年孔子登临处即观川亭,遥望洙水泗水,一线长流,喟然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尼山书院就建在中峰东麓,始建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后来在战乱中被毁,现在的书院是明朝永乐十五年重建的。为一处四合小院,占地不大,然而在林木丛竹掩映下,清幽静谧。

  如果说尼山书院是沾了圣人的光、尚算不得山林名胜,那就不妨看一看山川佳境处的书院。

  据严耕望所说:“士子读书大抵以名山为中心,北方以中条、嵩山为盛,南方以庐山为最盛”。

  就庐山而言,唐朝就有不少名人在这里读书,宰相杨收、李逢吉、朱朴,名士符载、刘轲、李渤、杜牧、杜荀鹤,都在庐山潜修苦读。白鹿洞是书生聚集的中心,也是最负盛名之处。相传唐朝李渤在庐山北侧五老峰下读书时,饲养了一头小白鹿,常随其左右,故取名。五代时期的南唐政权在白鹿洞“始建为学”,有学田,请学者李善道作洞主,名曰庐山国学。宋朝时建为书院,理学大师朱熹做官“知南康军”时,又重新修整书院并且在这里讲学。白鹿洞书院曾经得到过皇帝赐书,建有书楼,学生众多。庐山三面环水,附近的鄱阳湖浩浩荡荡,注入长江,庐山山势千岩万壑,风景奇绝,被赞誉为“山水之胜,甲于东南”。更因为名士遨游留下千古绝唱,优美诗文而闻名天下。庐山成为人文渊薮,历久不衰。

  中原地区的嵩阳书院,始建于五代,历史悠久,曾经在北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获得皇帝赐匾和赐书。这座名书院就在河南省登封县境内,是五岳之中的中岳嵩山一大胜迹。嵩山气势雄浑,巍峨高耸,100公里外就可以远望到它那起伏绵延的姿态,令人顿生高山仰止之思。入山后更能感觉到山的高大。早在北魏年间这里便建有嵩阳寺。向称道家胜地。书院植有许多的古柏,苍劲的枝干述说着它饱经沧桑,最著名的三株古柏,有“汉封柏”之称,是先秦时所植。另一著名古物是千年石碑,碑高五六丈,名叫《圣德感应碑》,乃天宝年间所立,由宰相李林甫撰写碑文,书法家徐浩用隶书书写。

  在赣东北铅山县鹅湖山北麓,镶嵌着一块瑰宝,这就是与白鹿洞书院齐名的鹅湖书院。明朝大学士李奎曾说:“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凡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于天下。”回首当年,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就发生在这里的鹅湖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相约讲学论辩,理学两大流派各抒己见,比较短长,这次学术讨论会成为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理学门徒为了纪念这次盛会,于鹅湖寺侧建起了鹅湖书院。后来,抗金志士、著名诗词家辛弃疾和陈亮双双同憩鹅湖,长啸吟咏,纵论国事,又留下了一段词坛佳话。

  鹅湖山乃武夷山余脉,周围20公里,山上有湖,原名本来叫荷湖山,东晋时期的龚氏在这养鹅,“育幼鹅数百,羽翮成乃去”,因而得名。

  鹅湖书院在明朝毁于宁王朱宸濠之乱,以备重修,清朝康熙时大臣李光地曾经写作《重修鹅湖书院记》。书院大门没有开在正中,而在左侧,正对鹅湖塔。书院周围有山有溪,草木葱茂,风景如画。虽然书院迭兴迭废,几经磨难,如今依然风貌不改,是天下名书院中原貌保持最完整的一处。

  现在保存完整的还有江西弋阳的叠山书院,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矗立在园林中,是观光游览的名胜古迹。叠山书院是为纪念南宋爱国志士谢枋得而建,他和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同科进士,抗元失败以后隐居,多次拒绝到元朝做官,最后被元朝派兵押送到大都(今北京),他坚贞不屈,作诗明志,绝食身亡。他的门人建祠纪念,不久改为书院,以谢枋得的号“叠山”命名。建在弋阳县城东门外红沙小山坡上,处于信江岸畔,河水澄碧,缓缓流入鄱阳湖,水面上白帆渔火相映成趣。书院遥对古刹南岩寺。书院内外古树森森,垂柳婀娜,绿叶苍翠,院中桂花香气四溢,河对岸一派田园风光,书院建筑与周边自然美景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北方保定的莲池书院,虽然修建较晚,清朝雍正时所建,又地处保定城内,但其环境优雅,如在画中,绝不亚于江南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

  此外,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岳麓书院,“背陵向壑,木茂而泉洁”。回雁峰旁的石鼓书院,依山傍林;三茅山中的茅山书院,山林叠翠;象山之侧的象山书院,沃土清池,蟠松怪石;梅花岭旁的梅花书院,广植梅树,并有水榭高台;苏州的学古堂,建在昔年闻名遐迩的沧浪亭故址;诂经精舍修于人间,天堂般的杭州西子湖畔;学海堂选址于羊城奥秀山越王台旧址,面对珠江狮海,景色颇佳。这些书院无一无擅林泉之胜,占尽地灵之先机。

  在如此可人心意、沁人肺腑的环境里潜心读书,其乐融融。这些书院的确也造就出一代又一代英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09日 第七版)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岳麓书院时务轩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岳麓书院爱晚亭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岳麓书院小景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尼山书院一瞥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鹅湖书院泮池

山水胜景 人杰地灵(古代书院寻踪之八)(组图)
庐山含鄱口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