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掩护羊毛车队的日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2:0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掩护羊毛车队的日子(图)
汪曼云和其子李铠。文/图记者李建宁实习生常笑尘

  抗日战争期间,一支由近百辆道奇卡车组成的特殊车队,在每年春、秋季,从苏联经新疆入关,十多天后秘密抵达咸阳北塬的几十间窑洞前。这个被外界称为“羊毛原料车队”所运载的物品,在民主人士、建在咸阳的中国打包公司经理汪晴江的全力支持、掩护下,秘密装卸、储藏于工厂的窑洞仓库内,然后分别转送到抗日前线,成为抗击日寇的枪炮弹药。

  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汪晴江先生长女汪曼云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这段特别的“抗战故事”。

  多次斡旋密送物资到延安

  7月6日上午,在西安外语学院一幢普通的住宅楼里,今年79岁的汪曼云女士,讲起父亲支援抗战的故事时,仍激动难抑:“抗战爆发时,我在西安读书。每次回家时,发现父亲总是很忙。妈妈说,你爸爸又到三原和铜川去了,听说有几车的棉布让军队给截扣了。听说那些东西是送往北方的(指延安),他找人送礼希望放行。有一次,父亲悄悄地对我说,给北边送的布料和盐,昨天又被挡在铜川,费了好大劲才找人说情给放过去了。”

  “后来我才明白,抗战时期父亲工厂生产的32支纱布大多是作为军用的。不少产品由小商贩运往陕北,供应共产党的第十八集团军。虽然那时有禁令不得将棉纱、棉布销往陕北,但小商贩们知道父亲与诸多政府要员关系较好,所以经常打着他的旗号,通过国民党军警设立在三原、铜川等地的检查站将纱布运往陕北。在国共合作抗日期间,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悄悄支持一些生意人,经常给延安运送一些急需的物资和商品。碰到运送陕北的物资被查扣,他就出面找朋友,从中斡旋调解。”

  汪曼云说,她的父亲在当时说话管用的原因,主要是他在咸阳创办有当时在西北算现代化的工业企业。

  “1934年,父亲汪晴江受中国银行董事会之命,和全家一起来到西安,开始筹建中国机器打包公司。投资总额为300万银元,机器为进口的德国纺织机器。当时陇海铁路已由陕西渭南修到西安,并将继续西延。这时父亲发现,西安已不再是棉花的集散地,因此他向董事会建议,将厂址改在盛产棉花的咸阳。随即将西安中国机器打包公司改迁至咸阳,一年后建成投产。抗战时期,湖北纱厂内迁咸阳,与原打包公司合并,成立了咸阳纺织厂(现陕棉八厂)。当时的咸阳纺织厂,列抗战后方八大纺织厂中的第四位。管理工厂的父亲,一直与陕西各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接收“羊毛”掩护军火车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

  苏联为支持抗日,开始向中国提供大量军火。这些军火物资要从新疆运至内地,再分转各抗日前线。这时,急需在相对安定的咸阳,设立一个军火大中转站。

  “那年10月的一天晚上,父亲回家说,上边有人找他,说苏联人帮助中国抗日要送东西过来。但局势发展太快,因此临时选择地址、建设库房都成难题,希望工厂能帮忙解决一下。因父亲与曾任过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先生是老朋友,后来,就经邵力子从中斡旋,一起商定将中国机器打包公司设在北塬上的20余间窑洞库房腾出,作为苏联援华军火的转运总站仓库。这些窑洞式的仓库,距咸阳市区有十几里的路,比较隐蔽,这样便于保密。同时,为防止消息泄露,就对外将苏联援华军火物资,一律说成是‘从新疆运到西安中国机器打包公司和咸阳纺织厂的羊毛原料’。父亲说,能在国家危难时,为抗战效力,当然是义不容辞。于是,他很快派人将北塬上的窑洞仓库腾空,并移交给有关部门管理。

  “1937年11月11日,第一批苏联援华军火物资到了新疆,十几天后就作为‘羊毛原料’,经兰州运到了咸阳。清一色的美国道奇卡车,由中国战勤运输部队军人驾驶、苏联顾问押送。车内装有枪炮、弹药、坦克车、军用仪器,车上用帆布包盖得十分严密。车队到咸阳一般都在晚上,军火被悄悄送到仓库后,秘密卸藏在窑洞中。

  “当时父亲工厂的人,都称运输苏联援华军火物资的车队为‘羊毛车队’。”

  汪曼云女士说,后来父亲曾多次告诉过她,这些军火运到后,即由当时的军事官员负责清点分发,有的继续运往重庆,有的就地分配给黄河河防部队和各战区前线部队,也有小部分运到延安,发给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

  这些运军火的车队,一来就是几十辆、上百辆。为掩人耳目,每次车队到咸阳,父亲都带领几个可靠的职员,前去故意装装样子,办理所谓“接收羊毛”手续,实际上是一个做给外人看的幌子,以掩护这些军火能安全地储藏和转运。

  作为东道主,每次“运羊毛”的车队到后,父亲都率人照例先是慰问,送上烟草、茶叶、水果,在当时接待条件最好的中国机器打包公司招待所休息就餐。晚上还要组织厂里的女工和附近学校的女学生们,与苏联派来押送军火的顾问们联欢。苏联顾问和运输车队的官兵都喜爱跳交谊舞。有时父亲还率领本厂由京剧名角余叔岩亲自培训的业余京剧票友班,为运输队的官兵演唱京剧。内容多为颂扬民族英雄和抵抗外侮的剧目。

  奸细告密频遭日寇轰炸

  “从1938年春天起至1941年夏期间,每年的3月至10月,苏联援华的军火车队都经由新疆到咸阳。天长日久,消息逐渐泄露。同时,西安、咸阳也出现了日本人的奸细,他们先是将咸阳打包厂误听成‘大炮厂’,秘密报告给日本军方,称咸阳打包厂是一个制造军火大炮的重要军事目标,同时说该厂的仓库,也是苏联援华军火的中转总站。因此,很快就引来日本鬼子的飞机对工厂数次疯狂轰炸。

  “1937年12月12日,日机轰炸了西安、咸阳,所幸父亲的工厂里只落了几个炸弹,损失不大。1938年11月23日,日机又轰炸了西安、咸阳,此次厂里损失较重,有几个车间被日本鬼子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毁了。

  “1939年1月18日、4月2日、7月7日,日本飞机又猛烈轰炸西安、咸阳,这次轰炸损失最大,多颗炸弹落在中国机器打包公司和咸阳纱厂内,工厂几乎被夷为平地。所幸军火转运站仓库设在塬上的窑洞中,比较隐蔽,因此未受一点损失。那次轰炸后,父亲情绪有些激动,经常在家大骂日本鬼子太没人性。但听说窑洞仓库没有挨炸,他很高兴地说,只要这些东西没被炸,咱们的部队就可以用它们去狠狠揍鬼子,给咱们出出气!”

  汪女士说,在最后的几次轰炸中,有一颗近两米长、非常粗壮的炸弹落在厂内,砸倒了一间房屋,但没有爆炸。工兵赶来查看,发现是一颗“哑弹”。在拆除了引信、炸药后,父亲将空炸弹壳留下来,亲自在上面用油漆写了“不忘国耻”四个字,还用水泥做了底座,矗立在工厂饭堂的大门前,用以激励全厂职工不忘国耻,努力生产以支援抗战。“后来,父亲给我们讲起这件事时,显得很开心。他说,前方将士们为国正流血打仗。咱们在后方,是开工厂的,也只能用这种方式,为抗日队伍和民众多提供急需的纱布,这是民族企业家为抗战应尽的职责!”

  汪曼云女士说,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溃逃前,当局曾强令父亲将打包公司的咸阳纺织厂搬迁到台湾。父亲以台湾没有棉花资源为由,软磨硬拖,拒不搬迁。这惹怒了当局。随后将他软禁在重庆。后被解放军从重庆解救出来,并悄悄送回西安。西安解放前夕,汪晴江将所管理的工厂及大量棉纱和资金等,如数安全地交给新政府,他在政府也担任了自己喜欢的工作。1956年他因病退职后,受到时任河北省副省长的杨亦周同志反复邀请,杨亦周还安排他在天津养老,直到1982年去世。曾经是中共地下党员的杨亦周,解放前在父亲工厂工作,两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5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史料》《中华魂》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统一论坛》编辑部等,在全国联合举办了“烽火忆抗战”大型征文活动。作为民族企业家支持抗战的代表之一,汪曼云整理提交了《苏联援华军火车队》一稿,并和全国157位抗日老将军、老同志一起获得征文优秀奖。

  人物简介:汪晴江(1893—1982),安徽休宁人。世代经商。1934年,受原中国银行董事会之命,在咸阳创建中国机器打包(将棉花打包)公司任经理。抗战期间,又兼任咸阳纺织厂(今陕棉八厂)副经理。列当时后方八大纺织厂第四位,为支援抗战提供了大量物资。成为近代中国纺织业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纺织部西北纺织管理局业务处长、西安纺织同业工会副主任等职。1982年病逝。

  (摘自人民出版社《烽火忆抗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