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干部下乡蹲点 “蹲”得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6:07 人民网

  最近,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规定:“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其实,这不算是什么新闻,老生常谈也。

  “新一轮”公布此等规定的“风”正在全国刮起,许多地方都印发了这种“意见”,不仅地方党委、政府这么规定,连所属的各部门也这么定,乡镇领导也这么承诺,甚至一些行政村的支书、主任也作类似保证。一样版本,一样格式,全国通用,所不同者只是月数或

天数多寡有异。各地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好像非定这么一条,方可表示“学习成效”和“整改提高”。领导干部为了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做出这样的规定和承诺,是值得欢迎的。问题就怕“放空炮”、“瞎承诺”,或者“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这就难免适得其反,招致百姓讥讽了:“谁考核?谁敢考核?”

  其实,此类规定由来久矣!再早的我说不清,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不得少于多少个月(天)的说法,而且要求“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有全年蹲点劳动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的说法。这种承诺习惯和表述格式一直延用了几十年,反正每一次“运动”之后都要随之跟着刮一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多少月(天)”的“保证风”,官员们习以为常了,老百姓也习以为常了,大家都耳熟能详,似乎已成官场的“习惯语”。然而,都兑现了没有呢?没有。或者说,绝大多数没有。我曾在某县做过详细调查,三级领导(县乡村)人人都做了此类保证,结果没有一人切实兑现的,都是说说而已。做不到的,又偏要承诺,不是存心给自己找难堪吗?难怪人们一听这就烦,说是“空话”、“套话”、“假话”。

  领导干部到底需要不需要规定“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不得少于多少月(天)”?是不是切实“蹲”下去了,“蹲”足了或超过了就好?愚以为,未必。关键是要看工作需要。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为了“遵守规定”,不是为了完成“时间任务”,更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工作,或解决问题,或调查研究,或体察民情,需要的时候莫说三个月,就是半年也行;若是领导岗位脱不开身,又暂无急紧事项要调研处理,少下去个把月也行。再说了,领导干部若是一年真的在基层泡几个月,那他的那个领导岗位谁顶?岂不是虚设了?可见,这事不可机械偏废;实事求是,机动灵活,领导才可行,群众人可信。

  虽然都明确表态说,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要轻车简从,少带随行,不扰民,不铺张浪费。但当真做到,谈何容易?有些人的“态”都是表给人趁热听的。去年底,我到某县委书记蹲点的乡采访,全年他总共来“点”过两次,一次二天一夜,一次三天二夜,每次都有一大帮秘书和部门头头陪着,再加上前来请示工作的官员和护驾的民警,每顿饭一坐倒都是五六桌。老百姓说:县委书记一来,咱乡就升格成县委了,各式轿车摆满街,鸡鱼肉蛋全涨价。还有的干部下基层,不是工作的,是寻乐的:喝酒,钓鱼,打麻将(此类现象媒体时有报道),群众不烦才怪呢。我问过几个农民:欢迎不欢迎干部下乡蹲点?答曰:害怕。我想,如果干部下基层到了让老百姓害怕的地步,倒不如不“下”或少“下”为好。

  作者:作者:石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