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社会需要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0:02 红网

  小学招生即将开始,生源成为各学校关注的焦点。据扬州晚报报道,日前,广陵区跃进桥小学首次把招生咨询台摆到了外来人员集中的曲江小商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小学入学的优惠政策,欢迎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然而,部分民工认为,和城里的孩子一起就读,自己的孩子会有心理上的差距,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宁愿选择民工子弟学校。(7月6日《扬州晚报》)

  公办学校主动向外来民工子弟“招手”,既充分整合了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公办学校的作用,同时又为外来工子弟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应该说,这个有利于学校、社会的双赢之举,理应受到各方面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赞许。为什么正在为子女入学犯愁的外来民工并没有喜上眉梢,反倒会对公办学校抛出的这一橄榄枝顾虑重重?怎样才能化解他们心头的忧虑?

  首先,全社会要提高对民工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同在一片蓝天下,公共财政的阳光要能沐浴到民工子女身上。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为城市创造了财富,增加了税收,给他们以市民待遇,才能让他们安下心来,为城市建设多做贡献。因此,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市民化管理和人性化亲情服务,既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又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安心工程”,政府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给外来人口以市民待遇,尤其是对进城的民工子女要给予人文关怀,拆除长期挡在他们与城市人之间的藩篱,不要在生源紧张时才想起外来人员子女,反之又忽视他们的存在。要让他们与城市学生一样,可以在公办学校享受与当地学生同样的平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同时,要考虑到民工家庭的实际困难,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减少甚至取消一些看似合理,实际上带有明显身份、地域歧视的政策性收费或变相收费项目,真正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益。

  同时,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要消除“自卑”心理。大批外地民工进城务工,对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而务工人员在所在城市依法纳税,也就履行了一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城市的义务教育资源来自公众税收,属于全体公民而不仅仅只属于城里人。因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完全有理由也应该有权力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理直气壮地享有义务教育这一公共资源的惠泽。

  切实解决好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主管部门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全民义务教育管理,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沐浴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稿源:红网)(作者:梅广)(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