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救护车一响 半头牛白养(唠唠农家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4: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郑有义

  农民看病难,农家怕生病,农家最怕“生大病”。这是一个太沉重的话题。

  医大二院一位胃癌患者算了一笔他看病的“流水账”。患者姓苑,吉林梅河口的农民,全家四口人,种一垧水田,一年收入7000多元,平时开一台小三轮短途“拉脚”,一年也

闹个5000多元,加起来一年收入1.2万多元,盖了两间瓦房,不愁吃不愁喝的,在村里也是“中等人家”。没想到前年初开始胃疼、呕吐,挺了半年多,到医院一查是胃癌,手术花了1万多元,连续两年6次化疗,每个疗程10天,每次用的是最低档的化疗药品,也要4000元,两年多光看病就花去了3.5万多元钱,房卖了,车卖了,还拉了1万多元钱的“饥荒”。他说,没病的时候还有个“奔劲儿”,现在身板儿不行了,家也空了,心劲儿也没了,愁死了!

  可见,“大病”给农民带来的,不仅是家业的耗尽,更可怕的是生活信心的摧毁。许多农民在唠起看病难时,几乎异口同声:最怕得“大病”,摊上就算完了!

  当前农民看病的普遍状况是“小病挺,大病挨,不行才往医院抬”,而大医院昂贵的治疗费用,对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东北地区农民的人均收入约两三千元左右,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七八千元,一次大病的医疗费就要花掉一个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已经占到贫困人口的约50%。“小康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养;住上一次院,全年活白干”,这些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农民对“大病”的无奈和恐惧———因病致贫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

  这首先牵涉到医疗体制的改革。到底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笔者以为,无论哪一种模式,贫困农民保证生命的就医需求应当得到保障,这也应当是医疗改革的“底线”。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这种状况应当得到改变。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使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各司其责,防止“小病拖成大病”。还要解决“小病不出村”的问题,实行看病“分流”,降低看病费用。不断完善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政策上、制度上、法制上确保我们的农民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的医

  疗和健康服务。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连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也时时挂在心上:“农民看病难一直是我记挂的一件大事。”当然,由于各地

  经济发展的差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在9亿人口的农村,一下子切实解决农民“进不起医院”的问题,并不容易。但在各级领导那里,确实该强化一个意识:要把解决农民看病难真正、具体地提上重要议程!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0日 第五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