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轻人对网络另类一笑而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10:01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 (记者 王骞 董巍)

  “芙蓉姐姐”成了当下网络上最热门的词语:“芙蓉姐姐”辞职了、“芙蓉姐姐”打架了、“芙蓉姐姐”拍电影了……就连病毒都傍上了“芙蓉姐姐”。记者用“芙蓉姐姐”作为关键词在google搜索一下,在0.01秒的时间内搜到3140000个结果。记者随后用“刘翔”的名字搜索,仅搜到890000个结果。

  芙蓉已经很红了,已经形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气势,从北大、清华的BBS,到天涯博客网站,再到传统媒体的蜂拥跟进,“芙蓉姐姐”,这么一个名字,这么一个人,仿佛突然之间就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没完没了,相继,“菊花姐姐”“芙蓉哥哥”等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从网络中冒了出来,一跃成为一个唯一能和这个夏天罕见的酷暑同样受人关注的新闻话题。

  不少人会自觉不自觉谈论这个话题,褒贬不一,称赞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怒骂者有之,跟风者有之,利用者有之,同情者有之。

  面对这样的网络另类,面对这样的文化现象,生活在上海这个城市的青年持何种态度?7月5日—10日,本报记者在申城的大学生、青年白领、自由职业者中随机挑选了100人,进行了一次小型测试。

  素描芙蓉姐姐

  真名:史某某别名:huobingker(火冰可儿)、水媚妖姬

  年龄:28岁走红线路:北大未名BBS———

  水木清华BBS———天涯网站———

  博客网站来自陕西,游荡在清华、北大的边缘人,考研三次失败,曾在北京某出版社当图书编辑,目前在为博客中国拍摄手机电影。2005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叫绝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被清华、北大以及国内无数个BBS转载,芙蓉姐姐瞬间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偶像人物,有人说她自恋,也有人被她折服……

  经典语录:“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有过傲人的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我无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在美。”

  “永远有多远,我就红多久。”

  “我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就以我出众的外表和气质,轰动了这所只有两三千学生的小学校。”

  “我很喜欢跳舞,看过我跳舞的一定还记得我吧,不是因为我的疯狂,而是因为我的投入。跳舞是件快乐的事,因为它可以让人忘记一切,从我的舞姿上,你可以看到我丰富而激情的内心世界。”

  测试

  “钦佩这种坦率和勇敢”

  在记者调查的100人中,虽然有36人表示对这些网络另类不能认同,但其中86人认为,无论网络另类动机如何,她们的坦率和勇敢是值得钦佩的。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工程系大三的学生余晨飞,引用了贾璋柯的一段话来分析芙蓉成名的原因:“这个世界上聪明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勇敢的人很少。一旦你足够勇敢,有足够的勇气去做,你就会成功的。”他说,“芙蓉们就是这个勇敢的人,这么做有时候看上去是痴傻,但却是成功的唯一可能。”

  “我们为什么要按照社会事先为我们安排好的方式、人们认为的那样去做?这样只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虽然工作了两年,从事电脑游戏设计的小李还是处在叛逆期。“从感性角度而言,芙蓉们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从理性角度分析,她们的敢于袒露自我,义无返顾、勇往直前的勇气,都是我内心想做但无法真正做到的,为此,我要向她们表达敬意。”

  “只是紧张生活的调剂”

  和记者一谈起这些网络另类,在一家外企做会计的吴先生就忍不住背诵起芙蓉姐姐的名言: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材……然后在电话那头狂笑。他说,下班后看看程菊花、芙蓉姐姐,都只是为了娱乐,“生活这么累,她们让我彻底放松。”

  复旦大学广告系大四的顾伊乔同学坦言:“普通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或多或少还有些浮躁乏味,而芙蓉之类的人物,正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调剂品。”

  记者在测试中发现,大约有80%的被采访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不会排斥芙蓉姐姐,但也不会拥戴她,在他们看来,芙蓉姐姐现象毕竟就像是一个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生。有些人称之为“哄笑”文化,之所以走红,就是娱乐而已。

  “颠覆精英的平民英雄”

  自由职业者小陈认为,这样的小人物利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博得大名,以正统观点来看,实在是件荒唐的事,但同时也对传统的精英文化构成了冲击。

  “在星空舞蹈大赛上,程菊花表演那拙劣的舞蹈让评委们前俯后仰时,你可以看出作为精英代表的评委们眼里的不屑和诧异,可出人意料的事实是,程菊花就是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小陈说,“在这点上,我认为她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平民英雄!”

  开了一家中装店的李媚也认同这个观点,不过她表示:“会钦佩她们,但不会模仿她们。毕竟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

  在测试调查过程中,不少年轻人虽然觉得“芙蓉姐姐”等网络明星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但这种网络偶像的出现却在一定程度上吹起了向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的战斗号角。

  测试结论

  申城青年会心一笑但不模仿

  在记者采访的100名青年中:表示可以接纳这些网络另类的共有92人,占总数的92%。其中有5人属于拥趸,43人表示比较感兴趣,44人称基本可以接纳;这44人中有23人在记者第一次提问时回答“不接纳”,但在其后的讨论过程中改变了观点。

  认同这些网络另类的举动惊世骇俗的采访对象共有89人,占总数的89%。

  表示会模仿网络另类举动的采访对象,仅有3人,不过他们都称会在以后而不是立即模仿;

  接近9成采访对象认同芙蓉姐姐们违背传统,有9成多的采访对象表示可以接纳这些人的存在,但真正会去模仿其举动操作自己的人几乎为零,这样的测试结果,让我们相信,这个城市的青年对网络另类一笑而过,并且基于多元和宽容。

  声音

  最多只是一种流行文化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仇立平

  芙蓉姐姐等年轻人通过网络迅速走红的现象最多只是流行文化,随着时间的迁移,这股热潮自然会消退,所以不必看得太重,这也不会对传统文化构成太大的冲击,年轻人会有自己的判断。

  这类“非主流”文化现象———流行文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流行文化产生,主要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方式和场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是这些观点太超前,又或是这些观点太另类,大众媒介无法为其提供合适的位置自我展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类似芙蓉姐姐这样的年轻人于是找到了网络这种载体。这里,没有过多的约束,没有评价体系,只要你出挑就很容易被人接受,甚至走红,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点。

  她们之所以走红,除了方式方法上的“新颖”外,现代人的高节奏生活压力也使得他们容易接受这类轻松的文化异类。所以,这种文化最多只是一时的流行文化,因为自身局限,使其不可能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构成过大威胁,就像周星驰的电影,始终只能是非主流影片,即便它对年轻人构成过如何大的影响。

  网络已从精英转向大众

  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

  如果说张朝阳、丁磊、陈天桥等是互联网1.0时代的代表;那么芙蓉姐姐、流氓燕、程菊花等的出现则昭示着互联网2.0时代的开端。无数的人会站在旧有的位置上观看、思考和批评这些全新现象,很难得出理性的评价。更多的可能是心态的失衡和虚弱的傲慢与偏见。但是,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再以我们旧有的喜好和意愿为转移。

  芙蓉姐姐从网络熙熙攘攘的大集市中走出,与章子怡从传统娱乐工业的大教堂中走出,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善恶和道德差异,甚至也不互相颠覆。

  其实芙蓉姐姐的成名,也离不开主流精英的推动。只不过,主流精英以批评的方式成就了芙蓉姐姐,主流媒体以被动的方式成就了芙蓉姐姐。

  互联网的力量已经超越社会精英的把握,义无反顾地走向大众主导阶段,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

  我个人也更喜欢大教堂模式下制造的章子怡们,多么赏心悦目。但是在理念层面,我也为大集市中走出来的芙蓉姐姐喝彩,增加我日常生活的快乐。

  他们都有各自的生命和价值。世界因此更多样!

  本版撰文记者董巍王骞实习生平奇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