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兑现义务教育的地区要隔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10:06 南方都市报

  媒体思想之何三畏专栏

  《中国青年报》7月7日的一组报道挑起一个话题:在例如张家港市那样的富裕地区,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前几名,人均GDP达六七千美元,也和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一样,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接着的问题是,富裕地区是否应该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专家的意见,媒体的舆论,趋于一致:富裕县应该“率先”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谴责富裕地区“

为富不仁”,并进而提出的问题是,“免费义务教育”在富裕地区仍是“画饼”,何况贫困地区乎?

  但是,关于义务教育,大致是不能这么看的。首先,实行义务教育与否,不是某个人的道德义务,而是政府的法定义务,不能因为政府长期以来没有实行这个义务,等于集体把义务教育法废弛了,就把它将就成一个非法定义务——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没有条件可以不实行。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混淆了的是非,就是“义务教育”一词前面那个荒谬的前缀“免费”。早几年我们就被告知:世界上的义务教育分两种,一种是免费的,一种是不免费的。到目前,这样的论调算是生根了,《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少有的几个最有操守的媒体之一,在本文分析的这个报道中,也只能迁就这个话语习惯。我是坚决反对这种论调的,道理很简单,在没有修订汉语“义务”的词义以前,不可以这样说。正如说你没有见过你的父亲,但你不能说世界上的人分两种,一种人有父亲,一种人没有。你没有喝过开水,但你不能说世界上的开水分两种,一种是沸腾过的,一种是没有沸腾过的。

  富裕到张家港那样,还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是有它的道理的,当地的有关官员讲得很清楚了。第一点,一个学生花几百块钱上个学,又不是负担不起。他们说,富裕地区的人们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并不强烈。我认为说的是实话。只是有一点,他们忘记了。当地的人们富裕,说明他们缴纳的税赋多。那么他们当然依法应该享受义务教育,而不是更不应该享受。他们富裕,不是不应该享受义务教育的理由。就正如一个有一份好工作的人,他可能不会参加罢工,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罢工的宪法权利。

  第二点,当地的官员说,如果我们这里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那么外来工的子女就也跟着享受了,外来人员还会越来越多,所以不实行。我认为,这同样是一句老实话。只是有一点,为了不让外来人员享受本地的义务教育,那我们干脆就不搞了,这不是负责任政府的心态。中国的区域差距已经带来很多问题,在自己的国土内收“暂住费”,都挡不住人往高处走的脚步,深圳始建,一片荒凉,但区域内的“政策优惠”,得用铁丝网划界。只要有不平衡,就得隔离,但没有听说为了不隔离,自己不发展。把外来人员当成真正的外人,这个思路由来更加牢固,不是此处讨论的,也多说几句。

  我们国家有一个已经成为传统的习惯,合理合法光明正大的好事,也常常要搞“试点”,让富裕地区率先遵守义务教育法,也等于是让他们“试点”,其它地方“在有条件的时候”再跟进。但事实上,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让义务教育一个县甚至几个县率先取得成功,是需要隔离的。它会处于大量的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地区的包围中,这当然是一个问题。

  有人说,全球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其中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这样的对照最让人激动。但是,人家是在一个国家内实行,而不是在一个地区实行,有海关实行隔离,而不需要区域隔离。例如,你要想举家迁到柬埔寨去享受义务教育,那成本还是要比去张家港要高的。

  一句话,义务教育是必须实行的,富裕地区有富裕地区的办法,贫穷地区有贫穷地区的办法,其实行是政府的义务,其协调是政府的职责。当前主要是知识界在表达对义务教育被废弛的道德义愤,真正因此而失去教育权的人们,属于社会边缘阶层,他们发不出声。道德义愤从何而来?因为我们现在的国力已经可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了。义务教育可以在全国开始,而不是只在富裕地区。当我们在高速公路远行,可能会看到一片荒凉的山村,在那里,孩子没有享受到义务教育,可是,我们脚下的公路却是一千米就要花数千万元铺成的呀,这样的黄金路在他们的家门里没有出口。但事实上,是可以搭起一座桥,让孩子们的将来从高速公路通往世界的,那便是教育,义务教育,法定的义务教育。

  (作者为《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本版专栏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