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成孤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0:19 红网

  鲁迅先生在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私塾的读书情境:“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

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经是我们理想的校园。我国古代经典的滋养,成就了无数国学大师。而如今,在我们的校园之中,学生的书包重了,作业多了,但真正读书的呢?

  读书的任务应该落实在语文课上。如今语文教学涌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原来教师讲学生静听的单一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摒弃。座位排列改变了,马蹄式、圆桌式已不再新鲜;有的老师们甚至走到了台下,而学生们则自己主持,组织起了辩论会;有些教学甚至打破了学科界限,与思想品德、科学、艺术相结合;实验、游戏、画画、唱歌、表演,甚至上网查资料……这些以前根本不敢想像的东西也走进了语文教学。这种大胆的创新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正在形成如今教学的主流。

  但是任何抛弃传统的创新,人为割裂新旧依附关系的进步都是不可取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不尽人意,使得在新课程标准出台的时候,人们大有解放手脚的痛快淋漓。新的语文教学理论的形成更需要进行大刀阔斧地革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适应发展实际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但是语文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为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适当地扬弃,科学地创新。语文课形式花样的翻新,并不能代替阅读这一课堂永恒的主旋律、语文课最主要的任务。围绕此任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成长应该伴随着朗朗书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读书时期,而一个国家读书人口的多少也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奠定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据此,笔者认为语文课首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让学生读书。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共同症状是师生都没有真正读书,其恶果是学生普遍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创造的活力。我们国际奥赛获奖的中学生层出不穷,而诺贝尔奖至今未见零的突破,便是再伤心不过的真实记录了。要让学生读书,首先我们的教师要先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他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真正的语文教师定然是读书的典范,是学校的大师。

  一个热爱读书的语文教师是不会把一篇完整的课文用剪刀肢解得血肉模糊,而是用优美的朗读和全身心的投入来营造一种余音绕梁的韵味。这时任何的形式都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何况只读教材怎么能是读书呢?教师打开了通向书海的大门,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教师从作业和考卷中解放出来就指日可待了。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让我们都来呼吁吧:莫让阅读成孤独。(稿源:红网)(作者:王天亮)(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