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愿人类不再受爆炸的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0:56 东方早报

  我是7月4日晚上到达伦敦,5日下午14时30分乘火车来诺丁汉的。7月7日上午,我正在诺丁汉大学的办公室工作,忽然地理学系主任麦克教授来告诉我,伦敦发生了多次爆炸,闹市区的地铁和巴士受到破坏,已有20人死亡,更多的人受伤。伦敦对外的所有交通都已封闭,连手机都无法接通。地理学系有两位同事早上去了伦敦,现在联系不上。我问他是谁干的,是针对G8峰会的吗?他说不很清楚,估计还是基地组织干的,可能是针对伦敦申奥成功的庆祝活动。

  前天午餐时我正在环境学院与几位教授交谈,有一位的手机中传来伦敦申奥成功的消息,大家都起立欢呼,使我感受到英国绅士的另一面。想不到刚刚还沉浸在申奥成功喜悦中的伦敦,转眼居然成了恐怖分子的目标。

  我急于了解最新动态,赶紧打开电脑,新闻网站正在不断地更新内容,伤亡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布莱尔首相发表声明,并决定从G8峰会返回伦敦,欧洲各国严密戒备,美国提高了预警级别。我注意到,当天早些时候,胡锦涛主席刚会见了布莱尔。要是爆炸早些发生,这次会见恐怕也得推迟了。

  要是我推迟两天的话,爆炸发生时我可能正在伦敦,或许就是在去火车站的地铁上。即使没有遇上爆炸,由于爆炸发生后的封锁,我也只能困在伦敦。更糟糕的是,在通讯断绝的情况下,家人亲友无法知道确切情况,担惊受怕是免不了的。

  庆幸之余,我更为数以百计、或许逾千的受害者深感悲痛。他们都是无辜的牺牲者,从照片上看到受伤者中有妇女,而无辜的她们仅仅是过路的乘客。对于数以万计、或许百万计的正在焦急等待亲友消息的人来说,他们此刻的心情是很复杂的,麦克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下午我才得知,他的母亲和弟弟就住在伦敦闹市区,母亲此时一般会在家,而弟弟很可能正在路上,直到下午4点,他还没有接通弟弟的手机。诺丁汉大学田园般的校园依然平静,但我注意到,不少人在户外不停地拨打着手机,或者长时间凝望着远方。

  本周是诺丁汉大学为本科和研究生举行毕业典礼的活动周,校园里临时搭起了巨大的帐篷,连草坪上也停满了家长的汽车,路上来往着喜气洋洋的盛装人群。地理系等院系的典礼安排在7月8日上午,阴雨多日的天气已经放晴。但爆炸给欢庆蒙上了阴影。麦克告诉我,有几位重要的校友预定当天下午从伦敦动身,现在肯定来不了。当然,大家更担忧的是,会不会有学生或家长不幸罹难?

  我想起了7年前在英国的另一次经历,我在剑桥大学访问期间,发生了北爱尔兰的爆炸事件。一时间风声鹤唳,连剑桥也受到影响,城区多次被封锁检查,尽管结果都是虚惊一场。然而与今天发生的爆炸相比,当时的恐怖活动只是小巫而已。

  无休止的爆炸何时是尽头?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动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已不仅是各国政要必须面对的难题,而且已经威胁到全人类的安宁。“9·11”事件发生后,当我得知那架撞击世贸中心塔楼的飞机就是从波士顿洛根机场飞往西雅图的航班时,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一个月前,我正是搭乘这班飞机经西雅图回国的。一年后我再次从这一登机口登上另一航班,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当初不幸从此踏上死亡之旅的人们。后来我得知,上海一位学者全家是在事件的前一天,即9月10日搭乘同一航班回国的。事后想来,说不出是感到惊恐、幸运,还是忧虑!

  多少人实际都曾处于险境的边缘,多少人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又有多少无辜的人不幸罹难?如果听任恐怖活动蔓延,世界还有没有安全的地方?人类得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固然可以庆幸自己和亲友安然无恙,或者从来没有受到过恐怖活动的威胁,但如果大家听之任之,甚至幸灾乐祸,那就难免有一天爆炸会在你身边发生,近年来的事实就是明证。

  坚决打击恐怖活动,彻底铲除恐怖分子,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更希望消灭产生恐怖活动的土壤。为什么他们会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为什么他们会置自己的生命和家庭于不顾,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同情并支持他们的活动,为什么那些无衣食之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或者腰缠万贯的富翁也会成为恐怖分子?为什么恐怖分子越打击越多,为什么恐怖活动越打击越厉害?这些都值得人类深思。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恐怖活动才能最终减少以至消灭。

  我们还应该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和人类的良知。我想起7年前英国的全国哀悼日,广播中一遍遍传来几名遇害儿童的姓名。就在第二天,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恐怖组织宣布停止针对平民的爆炸行动。我相信,恐怖分子也是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天良未泯,应该努力唤醒他们的良知,同时要为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提供帮助,而不要将他们推向绝路。

  我不得不重复7年前写过的那句话:愿人类不再受爆炸的威胁。尽管也许它在事实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但我们的信念不应动摇。

  作者: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葛剑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