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 找准四大着力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7:36 成都日报

  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在哪里?昨日上午,能容纳几千人的锦江大礼堂座无虚席。在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开幕式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李培林为全场与会人员作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报告。主题报告是李培林多年苦心研究的“浓缩”,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得到与会者经久不息的掌声。

  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

  面临5大变化就业是难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面临怎样的新形势?对此,李培林从阶级阶层的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人口、家庭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文化和价值观的变化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新形势。

  李培林特别指出,就业已成为影响今后社会发展的难点。劳动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持续下降,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求职等都是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李培林说,要力争在农村建立养老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着力点

  解决四大关系重视农村劳动力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呢?”李培林话锋一转,抛出了这个在座听众最想知道答案的核心问题。“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问题、公平与效益的关系。”李培林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上述四大关系是着力点。接着,他对每一种关系的背景、成因与实质都做了细致剖析。

  “社会系统分门别类,有些问题是依靠市场化资源配置就可以解决的,而有些则不能,所以我们要为之建立一个新的核算制度。”李培林认为,在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可以用核算制填补社会问题中的某些“真空”地带。李培林还特别指出,在解决各阶层关系中,农村劳动力的问题不可忽视,单单依靠发展农业是不行的。面对全国1亿多的进城农民,李培林的建议是:不能认为他们现在是在打工将来还要被退回农村,而要把他们看作是城市未来的新市民,一起纳入人口规划。

  构建和谐社会·内涵

  认识和谐社会不是理想是现实

  认识和谐社会的内涵,还需要把握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呢?

  “和谐社会与理想社会、富裕社会、稳定社会、公正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还需要把握。”李培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理想,而是一个现实目标,是可以付诸实施与操作的。在目前这个利益格局多元化并充满了流动性与活力的社会中,应该追求管理、资本等各个方面的稳定。

  “在今后20年的时间内,如果增长的步伐没有被打断,那我们国家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势必大大增强。”李培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人物点击

  李培林——1955年生人,1983年出国留学,1984年获法国里昂大学硕士,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企业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发展评估和社会分层研究。曾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撰写的主要著作有:《就业与制度变迁》、《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中国小康社会》等。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张婷婷李影(来源: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