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了明天说“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9:25 解放日报

  编者按:

  本报5月18日特辟“文化关注”专栏,首期评说“世茂国际广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城市文化需要关注,城市建筑需要评说,所以,有了广大市民的纷纷来信。

  文化关注需要持续,建筑评说需要深入,所以,有了今天我们的这第二期。

  和上次一样,本期关注的“明天广场”大楼(南京西路近黄陂路口,高281米,世茂国际广场竣工前的“浦西第一高”),其特殊的地段、特殊的高度、特殊的造型,堪为上海城中地标。

  和上次不太一样的是,本期的评说,新增了市民的声音。

  宗旨还是那句话———为培育大众审美,为丰富城市文化,为我们的明天少一点遗憾。

  本期特约评论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郑时龄(中科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邢同和(中国建筑大师、现代集团总建筑师)

  林家阳(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

  许志刚(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刘滨谊(同济大学城规院风景旅游系主任、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

  徐斌(市民,闵行区吴中路511弄古北新城)

  郭逾前(市民,徐汇区龙漕路200弄28号)

  盛冰樨(市民,浦东新区潍坊路126弄)

  郑宝康(市民,闸北区共和新路1700弄61号)

  宋白(市民,南汇区新场镇石笋一村)

  不是经典是时装

  记者:一眼看上去,“明天广场”就像一枚巨大的火箭,矗在上海市中心。一幢建筑这么像一个东西,恐怕不多见吧?

  郑时龄:至少我没怎么见过。记得上期我说过,“明天广场”的方案通过就是因为它挺拔,一挺到底。包括它的裙楼,不抢风头,藏得很好。然而整幢大楼的造型,我不太喜欢。我觉得是在“造物”,这不是建筑的语言。

  邢同和:建筑造型的语言,一般不太主张写实,更不主张太写实。一幢大楼容易让人看成火箭,我觉得这很失败。它和“外滩中心”大楼顶部那朵“莲花”一样,都是写实过度了。我记得,“明天广场”这个尖顶,是当初金茂招标被淘汰的,可能后来改改又造在这里了。

  徐斌:我倒觉得,这个火箭还不错,挺拔向上。还有那个尖尖的楼顶,含着一颗圆珠,我想设计应该是源自中国的“双龙戏珠”吧,很有标志性。

  记者:听业主介绍说,尖顶的4根斜立柱,其实是互不相连的,没靠在一起,相距有1米。虽然耗资巨大,但是为了体现设计师的创意———无限向上。至于那颗珠子,到夜晚灯光一打,则被称为“一双抽象的手捧着的夜明珠”。

  许志刚:其实,建筑的造型难免会受仿生学的影响。贝聿铭设计香港中银大厦,就像中国古代的刀币。当然,像“明天广场”这么写实的造型,在上海似乎还真是唯一。

  林家阳:不论唯一不唯一,关键好看不好看。在我看来,“明天广场”要说难看还谈不上,“外滩中心”那朵“莲花”实在是糟糕透了。它极大破坏了外滩建筑群的整体美感,自身比例也不合适,就像穿了不合身的西装,哪儿看哪儿别扭。

  许志刚:知道吗,金茂大厦那个顶,也是花朵的变形。我用长镜头拍过特写,看得很清楚。但金茂这朵花就浑然天成,比例不夸张,不突兀,协调而漂亮。而“外滩中心”的“莲花”、“明天广场”的尖顶,比例太大太突出。什么叫大师,什么叫经典,恐怕区别就在这。

  郑时龄:如果说金茂是经典,那“明天广场”就更像时装。它的确很炫目,能一下夺人眼球,但只是一时的炫目。建筑的寓意,是要巧妙内化于造型,而不是这样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我觉得,“明天广场”个性很鲜明,但要说是大师级的经典,还差那么一口气。

  矮子里头挑高佬

  记者:虽然谈不上经典,不过大楼业主介绍,“明天广场”曾获过一家世界著名建筑咨询公司设的“安玻利斯最佳摩天楼奖”,被评全球第6名。而另一幢中国入选者,正是“外滩中心”。

  邢同和:这个奖我不很了解,不过这种全球性的奖,往往都是脱离城市的氛围来单纯评判某幢建筑个体,更追求个性强烈,所以获奖也正常。但对我们来说,评判城市建筑的好坏,除了看它本身的技术含量,还应看它与周边城区的关系是否协调。“明天广场”从南京路看是不错的,和仙乐斯、联合广场三幢一组,都是现代派;但从人民广场看,像一把刀突兀地立在大剧院后面,当初规划的遗憾啊。

  郑时龄:我参加“明天广场”招标评审时,坦白说,就是矮子里头挑高佬。当初4个参评方案都不好,只不过其他3个缺点更大,设计的建筑造型都有极强的方向性,向左向右,更加破坏这个地块本就凌乱的建筑关系,而只有这个火箭头,是笔直向上的,所以就入选了。

  许志刚:从我拍照角度来说,倒是很喜欢这幢大楼高高的尖顶,它和周边的一片圆顶方顶相呼应,像音乐高低的起伏,一下就让天际线漂亮起来了,城市也就有

  了个性。你知道,拍一座城市的天际线,最怕平淡。我刚从埃及亚历山大回来,那里几乎全是四五层的楼,很难看也很平淡。

  郭逾前:如果上海的发展速度要用建筑体现,“明天广场”可以算一个。当然,最能代表的还是金茂。她的高度,展示了上海人对大气的渴望;她的幕墙,上万钢缆相连,美得那么精致;包括她的裙房,整体庄重又透着时尚。我是上海人,我喜欢金茂。

  林家阳:美学上讲,“明天广场”没什么可非议的,都是几何图形,也很鹤立鸡群。不过,这个突出是在于体积。我可以说它是好作品,但毫无疑问,金茂比它好太多了。设计师虽然是外国人,但走了中国很多地方研究古典文化,金茂的灵感就来自西安大雁塔。我曾陪德国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去外滩散步,他看浦东时突然就凝神不语了,之后告诉我,金茂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建筑。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金茂放在这个地方正合适,浑然一体……

  城市“斜奏”三部曲

  记者:“明天广场”很现代,火箭的造型,高耸的尖顶,还有大楼中部的4个转角,大片的斜面,风格鲜明。一幢楼有这么多的斜立面,好像在我们的城市里挺罕见吧?

  刘滨谊:对。从我们景观专业的角度来说,很强调斜线在建筑上的应用。我们城市里,方盒子建筑够多了。方,给人一种空间感的挤压,很平板;而斜,就能让景观空间更“空”,城市更富有变化。

  邢同和:不过我觉得,这“明天广场”的倾斜变化,造型太尖锐。它是凌空地、骤然地来了个45度转角,似乎非得要人们在哪都能看见。其实如果从下部就开始转,会柔和亲切舒展得多。我想设计师的本意,恐怕不是造“火箭”,而是想通过旋转产生渐变的艺术性。可惜没能推敲得更细,被误成“造物”,遗憾。

  刘滨谊:这种“斜”的风格,上海一贯有之。从最早上世纪80年代的华东电力大楼,到90年代“明天广场”,再到刚造的“世茂国际广场”,一脉相承。想想也巧,3幢楼都在南京路,又正好每十年一幢,简直就是三部曲,城市乐章的“斜奏”三部曲!

  中看中用两相宜

  许志刚:我想提个建议。我们对建筑的评说,不要只看外貌,也要看内部功能的考虑是否周全。建筑毕竟是造来用的,应该注重审美与功能的结合。

  邢同和:我在“明天广场”开过会,作为宾馆,上部酒店,下部办公,功能齐全。大楼与人流的关系也还可以,南京路车流人流那么多,这楼设了好几个出入口,我上次去的会议厅还有单独出入口。会议厅的景也借得好,往外一看,特别美。

  盛冰樨:今年3月,我们公司在那开过3天经销商会议,发觉内部比外部更好,风格一致,都是清冷的玻璃颜色,另外从38楼酒吧往外看人民广场,格外漂亮。

  邢同和:最棒是大楼的中庭,很大气,从里往外看天,小中见大。设计师波特曼是美国很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是中庭创始人之一,最拿手了。

  许志刚:我去过波特曼事务所总部所在的亚特兰大,在那拍了一上午建筑,发现基本上好看的都是波特曼家族造的。不像“明天广场”这么写实,但风格都很鲜明,特别中庭都很气派,审美与功能美妙结合。

  记者:可能大家不知道,“明天广场”楼顶那颗“夜明珠”,其实是一个水箱。

  许志刚:这就很好。不要像华山路那幢宾馆,楼顶两座冷却塔,突兀难看,每次路过都难受。真诚呼吁,尽可能设法改一改。

  郑宝康:不能中用不中看,也不能中看不中用。在过去,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建筑,高楼大厦是凤毛麟角。现在遍地都是,但良莠不齐,尤其严重的是,有的只顾外表不顾实用,走入误区。

  宋白:我认为城市的建设,最好先摆出规划,先听听各方意见包括专家意见,然后列出设计方案和陈述利弊得失,再在报纸上展开论证,听取更深入的意见建议,最后决定它是否可行,是否该建,如何去建。建成了,要竣工了,改动分毫都难了。我想建议下一期,是否可以,选一幢没开建的来评说……

  (集成:郭泉真)

  设计师言 “明天广场”设计师波特曼

  这栋楼建起后是浦西第一高,又有力改变了城市天际线,自然成为常被谈论的话题。

  设计的本意,是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地标性建筑,体现上海现代建筑的高精技术,为顾客和市民提供一个丰富城市生活的环境。

  最高点4根锥体未碰在一起,意味永无止境,这是一种图标式的现代雕塑语言。

  “明天广场”的斜,是将2个正方体建筑在空中旋转而成,以缔造未来感。同时,37层以上的45度旋转,表达了大楼功能的变化,上为酒店下为公寓。

  公寓原来是办公楼。建筑的结构基本确定后,业主又决定改动,面积也有变化,而当时混凝土平板都已基本就位。对我们设计师来说,这个转变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林环 本报记者 郭泉真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制作:解放日报网络部联系电话:(8621)63521111转网络部传真:63515783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