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历史小说“真实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9:48 重庆晚报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处于繁荣状态;进入90年代以后,描写清代帝后生活的长篇小说如雨后春笋,不少作品由于改编成影视作品,还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歌颂帝王,美化皇权,不尊重历史真实,甚至无根据地戏说历史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在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中造成相当程度的思想混乱,也大大影响了作品的艺术质量。

  在进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终评备选书目的26部作品中,属于历史题材的只有《张居正》一部。这表明,《张居正》是经过严格筛选而进入备选书目的。然而正是这部描述明代中后期“万历新政”改革过程的四卷本长篇小说,用它的创作实践廓清了历史小说创作中的混乱思想,代表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的新成就与新水平,所以当之无愧地荣获了茅盾文学奖。

  作者正是从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出发,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搜集史料,构思写成这么一部表现封建社会改革家的政治生涯和悲剧命运的历史小说长卷。我们可以从张居正这一形象的塑造中看到作者的正确历史观。小说从隆庆六年春高拱、张居正斗法写起,直至是年隆庆“驾崩”,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朱翊钧继位,张居正登上首辅宝座,在取得李太后和小皇帝的支持及“内相”冯保的配合下,不畏艰险,厉行改革,裁汰冗官,整饬吏治,清丈田亩,实施“一条鞭”新法,抑制贵戚豪强,惩治贪官,终于使日见衰败的大明王朝出现中兴的局面,通过这一连串改革措施和改革进程的描述,表现出张居正的忧患意识、政治魄力和智慧,也表现出其虽“毁家殉国”在所不惜的决心,塑造出一个被称为“铁面宰相”的改革家的形象。同时,也写出张居正晚年功成名就之后,居功自傲,沉迷权力,纵欲伤身、重用小人的一面,写出他的悲剧结局。这样,张居正的形象就比较丰满和立体。

  关于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历史真实问题,作者也给予了正确的回答。在熊召政看来,所谓历史真实,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某些言行的真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某种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的真实,而这种历史氛围的真实,他以为应包括典章制度的真实、风俗民情的真实和文化的真实等方面。我们看到,在《张居正》中,从典章制度,官职服饰到奏章诏书,诗词唱和,人物对话,都是经过充分考证力求符合四百多年前明代中后期的历史真实的,尤其是民俗风情,人物言辞和思维方式,更是力求符合文化的真实。惟其如此,这部小说才能真实地再现和复活“万历新政”那段历史,写活了从皇帝、太后到文武百官、歌女游侠等百余人物形象。

  由此看来,《张居正》这部历史小说的面世,不仅仅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历史小说精品,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到实践解决了历史小说创作中若干根本性的问题,其意义不可不谓大焉!(《张居正》熊召政/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何镇邦网络编辑:甘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