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十老人话生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0:03 人民网

  正月二十四,阳坡的山庄,晴明的天气,暖洋洋的太阳,雀儿们乘着微风,活泼地跳着叫着。

  老赵担了半天粪,半前晌,凑到我看书的地方,对火抽烟。“这几天怎么样?”他指着坡地里来来往往的挑粪人说:“咱村里可真像样儿了。”这个五十七岁的老汉和我处得太熟了,只要有机会,总要把地里事情扯一扯。他有经验,有热情,有时活像个老小孩。

  “人怎么能不干活呢?”他常常说:“好好的地,能让它荒了?”老赵从十几岁起,做了大半辈子长工,是个有名的勤俭能干的老实人,去年收回九亩押地,升成中农,生产情绪越发高了。“你想想看,往年一块地要耕三回,耙两回,锄三回,还不定长好长不好。抗战以后——直说二十九年吧,人们只是下种以前耕一回,有的简直就不锄,受苦人嘛,清早还等着太阳晒屁股。”

  在他看来,前几年有些人实在懒透了。“宁可锅里没米,不教腰腿发酸。”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呢?老人想的也很对。直至民国二十九年的上半年,这里还是指着禾堆出负担。有钱人想:“多打了多负担,还是对付着过吧!”穷苦人忙于支差、开会,村干部被工作累得昏头昏脑,不能好好地生产。“能吃喝,不想动”,在老赵一生的经历中,民国二十八、二十九两年,是××沟最倒霉的时候。

  战争把农民的生产习惯都改变了。牲畜因为敌人的抢掠屠杀而大为减少,从前二牛的大犁每天才耕三亩多,现在一牛的小犁每天也耕四五亩。很明显,地耕得浅了。敌人的“扫荡”,常常耽误了最好的农时,羊群的损失,使肥料的来源大为减少。这些事情使老赵发出深痛的叹息。但是,他又以自己为例说:“我的地比从前就差不多,能想的办法自己不想,还能怪谁呢!早些年,人们在鸡儿叫的时候就上地,悄悄开开门,害怕别人看见也起来。后来呀,一睡睡到半前晌。”

  随着时间的转移,老赵的心绪一年比一年清朗了。民国三十年、三十一年,以至今年,人们的生产情绪是逐渐上升了。综合许多农民的谈话,可以看出人们经过战争的锻炼,群众游击战争的发展,认清了就要胜利的光明前途。像老赵这样的穷人,减租减息法令的执行,使他能以收回被人非法押去的土地,生产情绪自然会大大提高。就是一般有钱的人,也因为抗日政府负担政策的正确,收获多少都按照“应产量”负担,“多打下是自己的”,也愿意好好地耕种土地了。

  前二三年,有钱人家二月以后才雇人,今年早早把雇工找好了。人们上地的时间也早了,担粪显得满有劲儿。老赵指着我们旁边走过的一个中年人说:“这是一个有名的懒货,去年他种了四亩玉米,都是能打上石粮的好地,可是到秋天一共打了两斗。他没有锄过苗。别人的苗长了半尺高,他才下种。今年也动弹起来了,不这样不行哩!”接着,老人又指着下边一个担粪的人,悄悄告诉我:“他叫董守中,是个财主,早先自己是不动的,今年选成后勤委员,很高兴。动的不下于那些受苦人。”

  原载《新华日报》华北版,1943年3月

  摘自《李庄文集》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