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1日报系:郑和因何打动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0:10 人民网

  正在新加坡举行的郑和下西洋专题展览,引起了国际性热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发题为“中国人追上哥伦布”的长篇报道,详细介绍展览内容和空前盛况,并认为3年前孟席斯提出的观点以及各种新史料,正将全球郑和研究引向深入。从亚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许多不同肤色的人们,被这位14至15世纪的明朝中国人深深打动,一些学者痴迷于研究郑和,许多国家自发组织纪念活动,郑和的魅力超越了国界。

  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的建立,是苏丹全国和解进程的新起点,对西部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但如何尽快愈合内战创伤,发展国民经济,使数百万难民得到妥善安置,是苏丹新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相信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苏丹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和平与稳定。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今日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历史渊源。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说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并非只有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模式,还有一个追求平等互敬、和谐共享的东方模式。

  争论3个多月的圆明园防渗事件终于告一段落———由清华大学有关部门提交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技术评估并于7月5日正式公布。尽管有关方面认为此报告“始终坚持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但如此声势浩大的一场破坏文物事件,最终得出的竟然是“防渗没错,只是应该优先采用更适宜的防渗材料和措施”这样的结论,给人答非所问的感觉。

  长城属于全人类,但长城首先属于中国。法国人民能为法国的汽车爬上长城感到愤怒,而对于一次一次的充满个人主义或商业铜臭的对长城具有“杀伤力”的飞越活动,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从来不曾表现过愤怒呢?有人说,人们愿意飞越长城,表达的也是对长城的一种爱,是一种征服欲望。可是,因为爱,难道就可以不择手段地“征服”吗?因为爱,更应该给予保护和呵护。

  中国人真的购买力惊人?中国遍地真的是“百万富翁”?中国人真的就富得流油?当然不是。之所以给老外这种印象,与多少年来我们养成的一些不良消费习惯和倾向有关。消费追求档次、名牌,崇拜舶来品,盲目效仿、攀比,不顾自己的收入来源,不量力而行,崇尚“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结果是,城市“负翁”层出不穷,吃喝玩乐消费重于购书、学习进修和游历上的消费。

  勿庸讳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普通民众通宵排队以求经济适用房和大量投机性游资哄抬房价共存的奇特景观。房子与一般商品、特别是投机性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对它的需求是刚性的,“居者有其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基于此,政府已经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并有多项配套“新政”出台。这些新政的指向很明确,即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而强化房地产交易中的税收管理、充分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楼市,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餐饮业和的士行业一样,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不能“拒客”,除了国际通用的行业惯例如“衣衫褴褛,不宜入内”外,任何人都可以入内,即使这人十恶不赦,也不能随意剥夺其饮食权,毕竟,饮食的行为并不存在着罪恶,更何况现今的日本人并非过去军国主义下的日本人,我们虽然有权要求他们正确对待历史,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有罪。

  全社会不断进行爱的教育和洗礼,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爱的底色。以爱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永不放弃的爱,特别是宁波市民无私大爱带来的爱的冲击波,都将有助于中国人提高爱的意识、激发爱的激情,增强爱的能力;这对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减少冲突,增进幸福将产生神奇的作用,从而使社会趋于和谐。

  这对于中国许多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多少年了,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啤酒致癌?向社会揭露啤酒致癌的为什么不是国家食品监督部门,而是“读者来信”?———“6月中旬,《环球时报》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揭露国内啤酒行业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的黑幕,该报当即对此进行调查”,这才使这一秘闻公之于众。

  建立合理的法官晋升和保障制度,确保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院防止和抵制各种行政干预、实现公正司法的最有效手段。没有这个前提,司法改革就不可能成功,行政诉讼制度也不可能发展。

  本周恰逢“七七”事变68周年,一个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今年又是“抗战”胜利60周年。两岸照例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不能忘却历史。让人不解的是台湾当局此时的表现。

  投机型的房价形成完全取决于社会从众心理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如交易税收、利率、交易政策)及房产的供应量,所以,投机性的购房需求形成的市场房价,具有很大的炒作性和泡沫性,并没有真实的需求所支撑,也就不具有稳定性。当房产市场的泡沫消除后,房价最终会向投资型和消费型的房价需求回归。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