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找别样的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3:29 中国青年报

  几年前,有一则茶饮料广告说:“走异路,到异地,去寻找别样的人们”。词句有点玄妙,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卖的是什么。

  广告词其实来自鲁迅的《〈呐喊〉自序》。原文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时代的主流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在鲁迅的青年时代,进新式学堂、出国留洋者尚被视为走异路,如今这已成主流和时尚了。

  从小学到大学,努力考重点、考名牌,毕业时千方百计在大中型城市找一份既体面又收入不菲的工作,然后买房买车结婚……这大概就是今天许多人规划的人生轨迹,也是很多父母天天在孩子耳边灌输的“理想”。

  在许多父母看来,这就是他们看得清楚、比出高低的“光明大道”,设计虽然简单,目标极其明确。是他们在自己人生饱尝艰辛后,所能给儿女们最深情的告诫,最满足的期待,最负责的努力。

  但古今中外,总有许多青年人要背离父母为自己设计的、大家认同羡慕的模式。他们最怕重复和别人一样的道路,最不愿意按照别人为自己设定的生活轨迹,最有勇气挑战自我、挑战传统,走异路,去追求别样的生活———

  退学创业的IT少年冯健、杨慎,上山养猪的留美博士陈声贵,义务教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逄飞,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的范美忠,以《老鼠爱大米》一曲成名的杨臣刚,赴宁夏和云南志愿支教的冯艾,捐助178个孩子上学的歌手丛飞,长眠于澜沧江中的阳光男孩马骅……

  他们都年轻,走着异路,开创着与多数人不同的人生,丰富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在云南德钦志愿教书的马骅出事后被媒体广为宣传,树为典型,但他的朋友这样解释他的志愿行动:“马骅喜欢体验不同的生活,也总在变化生活方式,他似乎不能固定在一种生活里。并且马骅每次的体验都要做到极致、做到透彻,就像他在云南踏踏实实地教书。”

  这就是原汁原味的青春,熊熊燃烧的激情。青春本能地拒绝从众、因循、流俗;激情不可能在人云亦云的生活里闪出异样的光彩。

  在当今时代,主动选择到西部去,到乡村去,到艰苦偏远地区去,也属于走异路,去异地,寻找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吧。

  读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你可能更多会关注、研究其中具体的政策实惠。但是,“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中,其实包含有深刻的哲思和经济学原理。当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开放、自由、理性时,“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获得最高身价,也最有机会实现自我。

  一位连续两次援藏的干部曾这样回答人们不解的发问:中国人那么多,在你一生中,一个单位或一个地方真正需要你、认为离不开你的时候是不多的。有地方需要你,这本身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最好认可。

  看看今日中国领导人的简历,他们本身往往便是从基层干出来的榜样。他日又会从今天沉至底部的年轻人中涌现出什么样的人物,谁可预言?

  请别误会,我们不想把将来的升官、发财或成名成家当作画饼许给正在考虑去基层、走异路的年轻人。升官、发财、成名成家都是可贵的人生价值,可以是成功的标志。但我们相信,正如道路是多样的,人生的价值也是多元的,衡量幸福、美好的尺子不只一把。年轻人到基层去的动机也是多样的。

  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博客”中曾经分析,志愿者的动机有的是因为理想主义,一心要为某种事业献身;有的是因为工作或者感情出了问题,想要换个环境;有的仅仅是想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这些不同的动机都有其正当性。其实,不管出于个人需要或兴趣,还是有着崇高志向,只要契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就会焕发出同样高尚的光辉。

  马骅的朋友曾说,马骅到德钦教书,一方面是想做些实事,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当地文化的兴趣,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如果不是意外,他的故事也许永远不会被大众所知。他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却无意中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丰富多样的世界,生活在一个有着选择自由的时代,多好!

  本报评论员 刘县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