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鸿章的“海上威慑”昙花一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4:28 金羊网-新快报
  洋务运动时期北洋海军名列世界第七

  1861年,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清朝“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实现民族自强。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军队方面,重点建立新式海军。

  首个实践海权思想的中国人

  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他亲手创办的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支规模最大,装备精良,拥有两艘7300吨大型巡洋舰,曾名列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的组建与成军,充分地反映了李鸿章在外交战略和海防战略的全部思路。这一思路,比美国著名的海权论者马汉提出海权论还要早几十年,而且他是第一个感悟到海权思想后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李鸿章对近代中国国防体系重建的一大贡献。

  “海上威慑”推迟日本侵华

  李鸿章的海洋防卫战略思想在19世纪7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外交之道”和“自固之谋”上。他的外交之道主要在于保和局,自固之谋则侧重于发展海上势力,先后从欧洲定购了新型巡洋舰和大型铁甲舰,使其海上势力大大高过日本。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李鸿章在19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以军事力量为基础,进行有限的海上威慑的主张,并于1886年和1891年两次编队访问了日本。军事史学家们认为,这一举动对处在危机中的朝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至少推迟了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战争侵略十年。

  这种将海军力量前伸至敌国口岸的“伐谋“主张,已经具有近代军事论威慑色彩。马汉把这种做法系统化理论化,于1890年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成了影响美国发展的世界最著名的海权理论家。

  遗憾的是,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到19世纪80年代后,由于受到清朝政府保守派和顽固派的抵制和限制,决策艰难,减缓了发展势头。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遭到毁灭性打击,李鸿章被排挤在清廷的决策圈之外,旧中国在前后数百年的海洋禁锢中用无数血的教训而积淀下来思想火花,随着北洋水师的灰飞烟灭也云消雾散了,留下的是中国人民更深重的遗憾!

  李鸿章
李鸿章的“海上威慑”昙花一现(组图)
  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形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由陆向海的转变阶段。在他看来,变局之下的敌人是西洋诸国和日本。所以他力主筹划海防而轻陆防,把重点作战对象定于东洋。

  第二阶段:重点建设北洋海军的阶段。李鸿章设定了以外海水师打击来敌的第一防线,以重要的口岸建炮台、设水雷配以精练陆军作为第二层次口岸防御兵力。

  第三阶段:对国家海洋上力量的使用阶段。李鸿章提出了“海防两法”即“守定不动泛法和挪移之应法”。前者侧重防守,后者是以海上作战舰只的机动性处理应变事件。

  清朝的水师官兵。
李鸿章的“海上威慑”昙花一现(组图)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电脑效果图。

李鸿章的“海上威慑”昙花一现(组图)
(栩/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