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正避免重演禁海悲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4:28 金羊网-新快报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海外贸易的需要。从国外进口的胡椒,如果每斤价格是1元钱,那么在国内可以卖到50元!丰厚的利润促成了航行。这不仅是自“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以来的对外贸易的延续,也是弥补“海禁”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虽然收效并不明显。

  徐志良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日子里,许多专家学者都从各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经验教训。整体的观点是明朝虽然在技术上管理能力上组织了大规模的郑和下西洋,但下西洋的性质被认为是一次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大游行”,是皇帝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下西洋没有使国家更加强大。相反,把下西洋变成了国家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劳民伤财,成为了朝廷的弊政。那么,600年后,我们也面临一个民族复兴,海洋事业大展的时代,这种悲剧还会重演吗?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呢?

  首先我们说,这种悲剧是不会再重演的。一方面,人类社会的进步,海洋科学的进步,使中国人在海洋认知上发生了变化。在明成祖组织下西洋之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未组织过真正意义的海洋调查,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还仅仅局限于“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今天的中国已建立起了从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到海洋管理一整套运行系统。在开发领域,进军海洋的目的不仅仅是军事威慑和海运便利,还有深入的资源能源的发现、开发与保护。在管理领域,已建立起了以国际法和公约为基础的中国海洋法律体系,其中海域管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另一方面,中国对现存国际环境和国家力量的认知也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在不是无与匹敌的海上强国,再稳定发展50年,中国也只是一个地区的海上强国,而且表明国家能力的不仅仅是控制海洋的武备,还有现实经济力科技力人力和广阔的幅员丰富的资源。进军海洋本身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纯政治行为和军事行为。

  今天的中国目前一方面在吸取郑和下西洋实行和平外交的历史经验,避免西方单方面恶意炒作中国威胁。同时也为了避免郑和的悲剧的重演,在《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引入了可持续发展海洋的理念。如今中国海洋开发已形成八大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其中与当年郑和年代相似的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工业,因为海外能源需求的加大而获得超常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船舶制造大国。

  在海洋石油产业、海洋旅游产业同步增长时,另一些新型的海洋产业,如海水的综合利用、海底矿产和新能源,深海技术正在抢夺国际高科技前沿阵地。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只需要维护和平的力量,而不需要称霸世界征服别国的力量,中国政府也就不会重走明成祖不顾实际国力,片面追求“万国来朝”的虚荣,单项发展航海而成为弊政的老路。
中国,正避免重演禁海悲剧(图)
  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就业,涉海就业人数已达2107.6万人。

  我国海洋产业产值超1万亿

  7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海洋政策论坛”传出信息,我国海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我国海洋产业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超过9%,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我国海洋产业的传统产业———海洋水产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继续发展,新的海洋产业———海洋信息业、海洋电力、海洋生物药业等也获得重大发展。我国的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处于中上水平,某些产业位居世界前列,如海盐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海洋渔业产量也居世界第一;造船居世界第三位;商船拥有量居世界第五。

  沿海经济圈逐步形成

  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土地面积,养活40%的人口,产值占全国国民经济的62%以上。

  正如600年前的郑和所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发展势头明显比内陆国要强劲。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海洋区域优势,经济得到快速而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一个个沿海经济圈:地处华东的上海崛起,点亮了整个长三角经济带,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并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9+2”泛珠三角,更把香港和澳门囊括其中,涵盖了中国近三分一的人口。还有环渤海经济圈、京津翼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圈等,这些经济圈的形成,不仅提高了整体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更把中国的沿海地区向内陆拓展,有数据表明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已经向后退了几百英里。

  制造大国成就海洋运输业

  “制造大国”、“世界工厂”是目前对我国制造业评价较多的用词,虽然专家对此还有不同意见,但我国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75%,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提出,力争2015年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

  但同样必须正视的是,来料加工、三来一补的小企业还非常多,贴牌生产毕竟贴的是人家的牌,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赚取的也是低端利润,因此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等到我们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时,我们的海洋运输也将更加繁忙而热闹,但同时,我们的能源消耗也将越来越大。

  (Robby/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