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和七下西洋,六经南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6:16 大华网

  本报综合消息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吴滔近日撰文指出,以往的郑和研究,大多没有突出广东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或许是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启航地均在江苏与福建的缘故。虽然船队曾途经广东南澳、惠阳等地,但毕竟只是路过而已,谈起贡献来,似乎远不能与东南沿海的其他省份相比。然而,明朝万历年间郭所著的《广东通志》卷四《藩省志·纪事五》中的一条史料似乎可以打破这一定论: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命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首从广东往占城国起,到……锡兰山……等国”。

  第二次下西洋,可能是从广东启航

  这条资料非常重要,其中“首”字表明,永乐五年郑和是第二次下西洋,很可能是从广东启航的。不过,材料中并没有交待具体在哪一个港口起航,而且,郑和本人亲自撰写的碑文及《明史》、《明实录》、屈大均的《广东新语》、阮元的《广东通志》均无相关记载,有学者因此质疑从广东首发的真实性。郑和七下西洋的档案被毁,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起点似乎就成了一桩“悬案”。

  郑和船队每次从太仓开洋,必须在福建长乐等候北风,才能扬帆远航。这一事实在学界几成定论。尽管没有留下船队曾经在广东“伺风开洋”的直接材料,但“首从广东往占城国起”这句话,或许可以推断广东在郑和七下西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福建类似,至少是等候风向以利航行之所。除了永乐五年这次航行,还有学者认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的启航地也是广州,但由于相关资料缺乏,还有待进一步确证。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启臣在其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一书中,经过慎重考证也提出新的观点:郑和下西洋与广东关系极为密切,七下西洋都经广东海域,其中第二次更是从广东出发的。而且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所开辟的经广东南海到西洋的航线,是明初海上丝绸之路航程最长的远洋航线。

  郑和一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六月(1405年),明成祖令郑和和王景弘率领2.7万多将士,乘“四十四丈”的大船,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出海,经广东南海到达西洋,史称:“满载陶瓷、锦绣、布帛,历漳、潮、琼崖自占城,又沿暹逻湾……自印度诸邦,达波斯湾耀兵西洋。”这就说明,郑和从江苏刘家港出发,沿海岸边,经福州、泉州、厦门,到广东省的南澳山(今南澳岛)、大星尖(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小兴山岛对面突出之海角处)、独猪山(即独州山,今海南万宁县东南之大洲岛),到七洲洋(南海七洲列岛),然后到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山、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有专家认定,“郑和七下西洋,六经南澳”

  广东省南海水域的南澳岛(今南澳县)、七尖星(今惠东县东南的大洲岛)、独猪山(即独洲山、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南之大洲岛)、七洲洋(今海南省七洲列岛)等地,均是郑和下西洋航线必经之途。有关这一点,无论在文献上还是考古资料上都得到了印证。闽粤门户南澳,是明代东南海上交通的要冲,也是著名的走私贸易据点,荷兰人称南澳南部一角为“好望角”。茅元仪《武备志》所附《郑和航海图》中,标有“南澳山”地名,说明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曾经穿越南澳海域。正德十五年(1520年)黄省曾所撰的《西洋朝贡典录》和伯希和所撰的《交广印度两道考》,均多处记载郑和下西洋舟经南澳岛的史实。1994年8月,来自国内及日本、法国、英国等地的95位专家学者聚会南澳岛研讨,确认南澳历史上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黄启臣教授认为“郑和下西洋虽然只有第二次是从广东出发,但其他六次从江苏出发,到福建五虎门放洋后,均要经广东南澳岛、大星尖、独猪山、七洲洋,到达西洋各国的。”

  最近,南澳县博物馆征集到“三保老爷”石香炉这件重要文物,为郑和下西洋舟经南澳这一重要史实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物证。该香炉原属三宝公庙,被附近吴姓人家所收藏,保存至今。南澳“三宝公庙”可能是广东已知最早的纪念郑和的庙宇,该庙毁于20世纪50年代。据当地耆老回忆,毁前,整座古庙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庙内神龛上,供奉着郑和骑白马、两侍擎旌、六将四船随后的木雕;两面墙上,绘有郑和下西洋的大幅彩色壁画。

  广东的“郑和崇拜”作为一种历史记忆,被民间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复制,历经长久而不衰,其覆盖的地域,至少包括南澳、惠来神泉、中山、阳东和海南等地。

  郑和下西洋与广东的关系之密切程度由此得以呈现。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推究“三保老爷”石香炉的具体年代,以及南澳“三宝公庙”初建于哪一年,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新闻链接南澳曾建“三保公庙”

  百姓藏有“三保香炉”

  南澳地处闽粤海际,海上交通十分便利,古代许多航海家都曾把南澳岛作为导航地望。郑和下西洋舟经南澳岛的史实于20世纪80年代由学者在《西洋朝贡典录》(明正德十五年黄省曾撰)和《交广印度两道考》等书中得以发现和考证。1995年,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馆长柯世伦在青岛参观海军博物馆时,发现在一张不大的郑和航海图中明显标有南澳的地名。另据刚卸任的南澳县政协副主席欧瑞木忆述,上世纪50年代初,在他老家深澳镇古城东北角的地方,有一座占地数十平方的“三保公庙”。供着郑和骑着大白马的木雕。墙上绘着郑和下西洋艨艟环立、船队浩荡的大幅彩色壁画。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着极高考古和学术价值的“三保公庙”被毁。所幸“三保公庙”遗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被附近一吴姓人家收藏并保存至今。为郑和当年下西洋舟经南澳这一重要史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证物。(林楚南)(来源:《特区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