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桃花水母的发现乃素质教育的杰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0:03 红网

  7日,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师生在洛河中段采集标本时,意外发现了号称“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桃花水母,作为珍稀的最低等级远古生物之一,在世界上仅发现11种,我国已发现了9种。

  说实话,不是看了桃花水母的链接报道,笔者对这一珍稀物种还是一无所知。进一步说,即便给咱个无意“撞”上的机缘,那也是“拙眼不识金香玉”,白白错失“惊人发现”

的天赐良机。可令人惊叹的是,我市这些十几岁的初一学生认识!而且采集标本时还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对此,笔者深感汗颜,不免发出“后生可畏”的感慨。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正好撞到这些孩子的头,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客观的说,我们提倡就事论事,不必刻意去拔高、去引申,乃至得出惊世骇俗或哗众取宠的结论,把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捧上了天。这样一个极端做法,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无益的。但从发现桃花水母一事,笔者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启示:

  一是孩子们已拥有了专属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已不再是对师长知识储备的机械重复。常言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许多为孩子们所熟悉掌握的知识,却是我们毫无涉猎的盲区。二是孩子们已将我们认为的边角知识,纳入自己的“常识”框架内。我们自觉艰涩的、生僻的东西,可能已是他们烂熟于心的常识。三是他们的胆大心细和勤于思考。想想,这样珍稀的原始物种突然“现身”洛河之滨,孩子们经过认真观察、详细对照、科学分析,勇敢认定了桃花水母的身份,你敢吗?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以上三条有关孩子们的理由,足以让桃花水母的发现成为偶然中的必然。诗人贾岛曾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换言之,没有孩子们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精神,再重大的发现也只会与我们失之交臂。前段时间,笔者也听说云南省一所叫曙光小学的3名五年级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种植,最后认定“加拿大一支黄花”引种到我国后,实际上发生了基因变异已不再具有杀伤力。这一结论与专家的“权威认定”南辕北辙,简直是震惊四座!

  两件不同寻常的“发现之旅”异曲同工,让我们看到当代孩子良好的个人素质、强烈的实践精神和优秀的创新能力。正所谓“童言无忌”,我们不必吹毛求疵地去厘定结论科学与否,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探索精神,正是我们遭遇“权威”、面对“真理”时所缺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们的精神值得褒扬,孩子们的行为值得提倡。

  当重大的科学发现与十几岁的孩子相提并论时,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教育。笔者认为,孩子们的“过人之处”当归功于教育。在深入实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孩子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成长的可能性,他们可以在考试科目之外,接受到更多的知识熏陶,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参加各类社团和实践活动,从素质教育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得到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催生出许许多多的小发明家、小科学家。这是当代孩子之幸,素质教育之幸。

  试想,倘若科学界的专家、教授认定我市发现的桃花水母是一个新的种类,这群十几岁的孩子必将与这些桃花水母,一并彪炳科技史册。就象牛顿从苹果的一撞中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门捷列夫玩弄扑克牌时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成为一个颇具寓言色彩的传奇。这样的传奇,是由素质教育和一群孩子共同创造的,桃花水母的发现是素质教育的杰作。(稿源:红网)(作者:刘可可)(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