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全民立法催生恒产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2:07 现代快报

  据新华社7月10日消息,物权法是一部关系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这部法律草案提请审议伊始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日前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几次“全民立法”之一,此前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1954年制订宪法时的全民讨论。物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人与

社会的最基本关系的规则化,和其他法律可能只规范某一特定群体而非全民的权利不一样的是,物权法和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各方意见不一、各种争论未定的时候,将这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理性和成熟的立法思想。

  物权立法全民参与,充分地吸纳民意,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让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博弈,有利于催生一个理性恒产时代的来临。

  对财产权认识最深刻的莫过于英国的哲学家休谟,他认为,财物的稳定性占有对于一个政治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财物的稳定占有使社会拥有了一种“共同的利益感觉”,而市场公德正是建立在这种感觉之上:欠债所以要还钱,不在于人性的善良,而是为了别人也能够如此对待自己。中国的先哲有着类似朴素的认识:有恒产者才有恒心———“恒产”隐喻的是人稳固的物质基础,“恒心”隐喻的是人稳定的精神诉求,人的向善、诚信、进取心等美德正是建立在“恒产”基础上。

  毋庸置疑,以物权法确立恒产对当下中国社会秩序的健康推进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是公权力缺乏对私人财产权的尊重,近年来房屋拆迁纠纷非常之多,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剥夺公民合法财产权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了社会稳定,也伤害了公民对国家的热情;另一方面是公民缺乏对财产权的安全感,虽然“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写入了宪法,但基于我国宪法尚未司法化,私产缺乏法典的护佑,无恒产也就无恒心,这自然伤害到公民创富的热情和守富的信心;还有,物权的飘忽也伤害到了市场道德的建立,没有恒定的物权牵连起社会“共同的利益感觉”,骗贷、欺诈、制假等败德行为就会充斥于市场。

  而通过全民参与的物权立法,在充分博弈中确立恒产的同时,传递一种基于“共同利益感觉”的恒心,强化公民感觉,修复市场道德伤痕。当然,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对一部法律抱过高的期望是不现实的,物权法之外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法规,但通过全民参与物权立法,恒产时代的大门广阔地敞开了,宪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将有坚实的支点。曹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