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胜利会师国境 打开国际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3:43 光明网-光明日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5年,苏、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在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太平洋战场等各条战线上对德、日作战捷报频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指日可待。而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在中国战场西翼与东南亚战场连接的滇缅战场上,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解放缅北地区、收复滇西失地、打通中缅印国际交通线的反攻战役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出奇制胜,取得了辉煌战果。1945年1月28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滇缅边境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陆路国际交通线重新恢复。这是

进入1945以来,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作战的中、美、英三大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会师芒友

  1942年5月缅甸防御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第5军(军长杜聿明)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和第66军(军长张轸)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等部,经缅印边境的野人山区撤退到印度东北部,在阿萨姆邦的蓝姆伽改编为以史迪威为总指挥的中国驻印军。由新22师、新38师和后来从国内空运到蓝姆伽的新30师组成的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是中国驻印军的主力,此外还有直属于总指挥部的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辎重兵等部队。中国驻印军由美国派教官进行训练并提供全部装备,又陆续从国内空运3个建制师和大量补充兵员,最终扩充为拥有新1军(军长孙立人)和新6军(军长廖耀湘)两个军、5个师和总指挥部直属各部队的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1943年春,中国驻印军派兵掩护中、美工兵部队自印入缅修筑中印公路。同年10月24日,驻印军主力从印度雷多出发,对缅北日军发动反攻。在一年多的缅北反攻战役中,中国驻印军扫荡盘踞在山高林密、气候恶劣的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日军,攻克缅北战略要地密支那、八莫、腊戌等城镇,肃清缅北之敌,于1945年1月28日在滇缅边境与由滇西反攻的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3月30日在曼德勒附近与英军会师。缅北反攻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驻印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配合下,长驱2400多公里,收复大小城镇50多个,歼敌31000多人,牵制了日本缅甸方面军的主力,为英军收复缅中和缅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鼓舞了缅甸人民反抗日本占领军的民族解放斗争,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反攻的压力。中国驻印军取得缅北反攻战役的胜利,不但使滇缅战场的形势完全改观,盟军战局全盘皆活,而且打通了中缅印陆路国际交通线,缩短了“驼峰”航空线的航程,增加了飞行的安全保障,提高了空运的效率,使盟国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国内,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正面战场。

  1942年侵缅日军攻占缅甸全境后,于5月上旬沿滇缅公路北上,入侵滇西边境地区,相继攻占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战略要地,其先头部队已经突进到怒江边,大有夺取保山、直逼昆明之势。中国守军炸断惠通桥,在美国志愿航空队的支援下,歼灭窜到怒江东岸之敌,巩固了江防阵地,与日军形成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局面。集结在大理、保山等地的中国军队于1943年4月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司令长官先为陈诚,后为卫立煌),下辖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和直属第8军(军长何绍周)。中国远征军一面巩固怒江江防,并派一部到怒江西岸沦陷区开展游击战,一面进行整顿和训练,并得到美国提供装备的补充,准备渡江反攻,收复失地。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反攻战役,与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遥相呼应,对滇缅战场上的日军形成腹背夹击之势。先后投入滇西反攻战役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有步兵6个军、16个师,还有炮兵、工兵、通信、辎重等部队,参战总兵力达16万多人。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兵分两路强渡怒江之后,在西岸高黎贡山区的崇山峻岭间攻击日军两年来苦心经营、设防坚固的据点。经过8个多月的英勇奋战,克服了艰险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带来的重重困难,粉碎了日军的顽抗,相继攻克了松山、腾冲、龙陵、芒市、平戛、遮放、畹町等城镇和战略据点,毙、伤、俘敌军21000多人,收复了滇西全部失地38000多平方公里。在作战中牺牲、负伤和失踪的中国远征军官兵达67400多人。滇西反攻战役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最先开始战略反攻的一次战役,不但粉碎了日军对滇缅公路长达两年的封锁,解除了对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背后的威胁,而且在国内首先将日本侵略军干净、全部、彻底地驱逐出国境。1945年1月在昆明出版的《民主周刊》发表评论:“失地收复,实滇省为最早。”这一评价如实反映了滇西反攻战役对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贡献。

  1945年1月1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滇缅边境缅甸一侧的南坎。中国远征军于1月19日收复滇边战略要地畹町。两路大军互相呼应,在边境南北追歼残敌,直指滇缅公路与印缅公路的汇合点芒友。1月24日,驻印军新1军新38师对芒友发动三路进攻,激战三昼夜,于1月27日攻占芒友。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各部亦推进到芒友附近。1月27日晨7时30分,驻印军与远征军在芒友及其附近胜利会合。据统计,至会师芒友时止,我军共毙敌48850人,俘敌647人,缴获步枪11644支、轻重机枪601挺、炮160门、战车12辆、飞机3架、汽车606辆、马1430匹。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共伤亡79154人,其中约有29000人永远长眠在异域土地上。

  反法西斯盟国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战略格局中,滇缅战场既是中国战场的西翼,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域,成为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这两大对日作战主战场连接起来的战略结合部。中国驻印军率先在缅北反攻是盟军在东南亚战场全面反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的反攻则拉开了中国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这两支抗日生力军的30多万爱国将士,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在缅北、滇西的崇山峻岭和热带密林里历艰涉险,英勇奋战,屡挫强敌,全歼日军精锐的第18和第56师团,重创第2和第33师团,并消灭第49、第5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各一部。中国这两支抗日大军作为滇缅战场上的盟军主力部队,抗击了日本缅甸方面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不但解放了缅北大片地区,收复了滇西全部失地,粉碎了日军对中国陆路国际通道的长期封锁,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战场的反攻,而且为盟军在缅甸全境的胜利及配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英三大盟国协同作战,中、缅、印三国人民和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援,是取得缅北、滇西反攻战役胜利的两个重要因素。

  1945年1月28日上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芒友举行了威武雄壮的会师典礼。代表驻印军参加会师典礼的是新1军新38师的一个团,代表远征军参加会师典礼的是由第11集团军第2军第9师、第71军第88师、直属集团军的第36师各一个营和第20集团军第53军第130师的一个营组成的混编团。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索尔登、新1军军长孙立人、新38师师长李鸿、新30师师长唐守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炮兵部队指挥官邵百昌、第11集团军代总司令黄杰、第2军军长王凌云、第71军代军长陈明仁、第53军军长周福成等中、美高级将领出席会师典礼。40多名中外记者前来采访。会师典礼的会场设在一座小山下面。会场正中的主席台用丝质降落伞张盖,台前是一个表示胜利的巨大红色字母“V”,主席台正对面树立着两根旗杆。远征军在通往祖国的路口挂上“欢迎驻印新1军凯旋回国”的白布横幅。

  上午9时左右,穿黄咔叽布军装的驻印军和穿灰棉军装的远征军部队分列主席台前左右两方。11时,现场总指挥李鸿宣布会师典礼开始。礼炮的轰鸣在周围的山谷中回响。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首先致辞。他说:“今天的会师,是会师东京的先声。我们要打到东京,在那里会师,开庆祝会。”驻印军总指挥索尔登致辞说:“今天是大家顶快乐的一天,也是中美合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天。”他赞扬中国军队的英勇,号召大家“到东京会师去,让这两面国旗飘扬在东京的上空。”与会官兵高呼“打到东京去!”、“芒友会师是东京会师的先声!”等口号。会师典礼结束后,远征军回到国内。驻印军为了确保中印公路安全畅通,继续出征扫荡盘踞在缅北的新维、腊戌等地的残敌。

  中印公路在畹町举行通车典礼

  中印公路是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中、美、英为打通中印陆路交通,开辟新的援华国际通道和准备反攻缅甸而协同修筑的一条战时公路。中印公路以印度东北边境的雷多(即利多)为起点,穿越缅北野人山区,进入云南境内,与滇缅公路衔接,通往昆明。这条公路是当时世界上工程最为艰巨的跨国公路。筑路工程与缅北反攻战役同步开展,二者相辅相成。驻印军部队在前面攻击日军,掩护筑路;筑路部队修通公路支援作战部队前进。中印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之日,就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之时。

  中印公路主线(即南线)由雷多经缅北的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到密支那,再经八莫、南坎到云南畹町接滇缅公路,全长772.3公里。其中新建由雷多经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到密支那的434.4公里路段称雷多公路,于1942年12月10日破土动工。沿线几乎全部是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和河谷地带。中、美工兵部队和中、缅、印三国的民工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了各种自然障碍和日军的袭扰,只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全路工程量最大、路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部分。1944年8月5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不久,雷多公路即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1944年10月15日,驻印军收复八莫。从密支那经八莫、南坎到畹町路段337.9公里,原来已有公路相通,只须加以修整拓宽,施工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大。1945年1月中旬,雷多公路在密支那附近与正在铺设碎石路面的密八公路衔接。1月15日,驻印军攻克缅甸边境城镇南坎。1月19日,远征军收复滇缅公路终点畹町。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在畹町衔接,中印陆路交通线至此完全打通。

  中印公路还有一条支线(即北线),又称保密公路(保山至密支那),起点是保山以西Κ690处的大官市,经惠人桥到腾冲,在37号界桩处进入缅甸到密支那接雷多公路。1944年7月,缅北、滇西反攻战役正在激烈进行之际,国民政府下令滇缅公路工务局组织保密公路工程处,调集沿路各县的民工2万人,在美军工兵和筑路机械的支援下,抢修保密公路。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要求在1945年2月底修通。在中、美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完工日期两次提前,于1945年1月19日修通单行道,同日举行中印公路北线保密公路通车典礼。在中缅边界37号界桩附近的公路上,用原木和松枝搭起一座牌楼。牌楼上方的横幅是中、英文的大字标语“到东京之路”。美军上尉盖尔率领由1辆指挥车和2辆卡车组成的小分队,在保密公路第二工程处处长沈来义的引导下,于中午进入中国境内,受到筑路民工的夹道欢迎。1月20日,小分队到达昆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当天在重庆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了中印公路通车的消息。

  1945年1月28日下午会师典礼在芒友结束后,中印公路通车典礼随即在滇缅交通要冲畹町隆重举行。典礼主席台设在畹町河畔,横跨界河的木桥两头都搭起彩牌楼。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专程从重庆前来主持通车典礼。参加通车典礼的除了从芒友赶来的所有中美高级将领外,还有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参谋长成刚、第6军代军长史鸿烈,美军第10航空队司令戴维斯、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等。参加部队有中国远征军第2军特务营、中国驻印军新1军的工兵一个连,美军官兵100多人。从雷多长途跋涉来到畹町的100多辆汽车的中、美驾驶兵在车头插上两国国旗,中、美官员乘坐的数十辆指挥车和新1军组织的一个车队也参加通车典礼,场面蔚为壮观。15时30分,宋子文为通车典礼剪彩。浩浩荡荡的车队在皮可乘坐的吉普车带领下,在热烈的欢呼声中缓缓驶过界河上的木桥,进入中国境内。中、美空军的飞机在边界上空盘旋掩护。蒋介石于同日发表题为《中印公路开辟之意义》的广播演说,宣布“以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的杰出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国军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作出的卓越贡献”。美军印缅战区司令部颁布的命令,肯定了“史迪威公路”这一名称。重庆《大公报》的一篇报道写道,打通中印公路“是一个艰苦的不可想象的战斗场面,血汗加上无比的忍耐力创造出来的奇迹,中国的陆军、工兵与民工是打通中印公路的主要动力,美、英两盟邦亦给予我们甚大之协助”。这一评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公允之论。

  2月4日,利用中印公路运输援华物资的第一支车队到达昆明。昆明各界群众数千人挥舞着“欢迎经史迪威公路开来的第一支车队!”的彩色小旗,在西站迎接车队到达。上午10时30分,中国驾驶兵开着105辆满载军火物资的卡车,由3架美军飞机在空中护卫,在皮可少将率领下来到西站。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代表中国政府,从美国陆军供应部主任齐夫斯中将手中接过物资清单。龙云向皮可少将赠送绣着“胜利之路”四个大字的锦旗。然后车队经昆明市区主要街道驶往东郊,沿途受到自发聚集在街道两旁的数万群众和盟国人士的夹道欢迎。1945年2—8月,有368支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将80000多吨军用物资运到中国,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战场的对日反攻。

  1945年1月28日在滇缅边境举行的会师典礼和通车典礼,永远载入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