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典是用来怀旧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7:2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经典是用来怀旧的(图)
  据报道,作为国服的旗袍少有人穿不算,甚至沦为坐台小姐的制服,引来很多喜欢旗袍、制作旗袍、关心旗袍的人一片哀叹和愤慨。

  旗袍是中国经典的女性服饰,经典到找不出第二种服饰能够如此简洁明了地将东方女性的身体神韵完美地表现出来。它无语地紧贴在女性的身体表面,将东方女人柔美玲珑的身体线条凸现无遗。它不张扬,随身赋形,服服帖帖,如同东方女性温文尔雅的品质。它光亮的丝绸质地,与东方女人光洁细腻的皮肤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让人叹绝。

  仅仅表现形体是不足以让一种服饰成为经典的,旗袍之经典还在于它展现了东方人的审美观和文化精髓。它是内敛的,收裹着身体,滚边的盘扣严护着女人的秘密;它是开放的,露出斜斜的缝隙或高叉,在开合之间惊鸿,在含蓄中怒放。袒露的欲望与窥探的欲望被控制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既神秘莫测,又昭然若揭,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度”。旗袍与西方的经典服饰——晚礼服比较起来,一个简约凝练,一个繁复夸张,这一点,非常像国画与油画的区别,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这种一叶知秋的文化表现力,正是经典的力量。

  旗袍沦为坐台小姐的制服,并不表示旗袍走向堕落,旗袍就是旗袍,它只是一种服饰,与堕落无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至名媛、小姐、太太,下到平民百姓,乃至妓女都穿旗袍,旗袍不是某些人的专属,旗袍也没有因穿者的身份不同而“堕落”。一些经典的女性,如宋美龄、林徽音、阮玲玉、张爱玲更是把旗袍往经典的路上用力推进了一把。《长恨歌》里的王琦瑶,《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简直是为旗袍而生的。我认识一个精致的老人,酷爱旗袍,在风云突变的“文化大革命”中,她竟坚持在家里穿旗袍,为此差点送了性命,在她的眼里,旗袍代表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追求,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匹布、一个文化符号。现在,不懂得旗袍文化内涵的人,不解旗袍风情的人,不愿意穿它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经典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懂得欣赏的。

  服饰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的反映。传统文化在遗失,思想在全球化,中国文化内在的东西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宽松自由的思想必然导致宽松自由的服饰风格,张弛有度的旗袍失势也是难免的。但国人见不得“国”字号的东西失势和“堕落”,一失势就很失望,一“堕落”就很失落,这真是很奇怪的事。就算旗袍不能广泛流行,它还是经典,总有一些人会喜欢它,用它来怀旧,旗袍就不会消失。④7 廖保平

  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