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靠什么应对突发性灾害(根生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9:4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 根生

  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突发性灾害也极易被放大成社会危机,危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突发性灾害,不能有丝毫懈怠。

  昨天本报消息:大暴雨突袭苏北七县市,部分农田受淹,城镇积涝,邳州新区一片汪

洋,城市最大积水深度达到了50厘米,江苏省首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本报昨天还有条特大暴雨消息:四川省降特大暴雨,形成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72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失踪7人。上月16日消息:狂风暴雨席卷江苏部分地区,全省多处受灾。沭阳是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有5人死亡,2人受伤;南京栖霞区因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两三个月前气象部门曾发出警报:今年可能是又一个气象灾害多发年。我国多雨范围将比去年大,旱涝灾害将比去年重,七大水系沿岸城市防洪防汛形势都十分严峻,还要严防洪涝灾害带来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一个又一个突发性暴雨灾害消息,印证了气象部门警报,更使公共安全直接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靠什么应对突发性灾害,确保公共安全?不妨先看看过去有些人在怎样“应对”。一是靠会议应对突发性灾害。发生了灾害必开会总结,开完会就了事。开会是项重要工作,但仅靠开会不行;二是靠文件应对突发性灾害。为确保公共安全,哪个地方没有一大堆文件?但灾害降临,往往还是“重蹈覆辙”。发文件当然也有必要性,但仅靠发文件同样不行;三是靠大检查应对突发性灾害。每每灾害过后,马上就是大检查,检查过了,也就算工作做完了。这种大检查,实际上已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凡此种种,不是“应对”,而是“应付”,只能贻误防灾减灾。应对突发性灾害,确保公共安全,关键靠“做”。即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相关要求,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作高效”的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从硬件上讲,不少地方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还显得“弱不禁风”。比如在有些城镇,地下管网设施设备老化,安全欠账多。在城市发展中,不能再“重地上轻地下”了。从软件上讲,不少地方仍然是信息集成难,资源整合难,应急联动难,条块结合难。我们得尽快拿出破解此难之策。我们也不能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比如一下大暴雨,有些城市的地下商场几乎就成了“地下运河”,这就得加快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但除了“缺什么补什么”之外,我们还得把预防灾害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早有专家强调,未来城市发展在空间形态上应“扁平化、低密度”,以提升城市舒适度和安全度。为了节约用地,城市建设免不了“上天入地”,但也应考虑如何兼顾“扁平化、低密度”了。1999年,我国自然灾害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6.1%,占国家财政收入27.4%。灾害摧毁经济发展成果之严重,由此可见。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突发性灾害也极易被放大成社会危机,危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突发性灾害,不能有丝毫懈怠。【原载南京日报】(编辑 晨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