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开言路广开文路的新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10:09 人民网

  给声名遐迩的“网上第一评”——人民网的人民时评专栏撰写时评,是一件很富挑战性的事儿。因为,作为中国第一大报主办的网站,其读者层次之高,覆盖之广,点击率之高,都是有目共睹的。正因如此,这事儿又颇能“激活”我们这些作者。不说殚精竭虑罢,怕也是兢兢业业,总想为这张“网”点缀上一些亮点。

  我给人民网写时评,始于01年12月的一篇《不要孤立地看待赵薇事件》,当时是有感

而发,又恰曾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作者会上与人民网的采编部主任、时评编辑唐维红有过一面之缘,并曾蒙其热情约稿,于是便寄了过去。唐主任十分认真,当日几次打电话与我商议此文,第二日“挂”上了网。反映不错。于是一发不可收,持续写了下来。

  给人民网的时评写稿,给网上写时评,我的体会是:我一直期盼的“广开言路广开文路”的“两路观”终于有了一施身手的疆场。

  广开言路,当然是指给时评作者一个良好的舆论空间。这个空间,前提是坚持导向,但这还不够。重要的是,要努力发人之所来发,言人之未曾言。而集中的一点,是时评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敢于切中时弊,敢于旗帜鲜明地褒美贬丑,扬善惩恶,引领正气。

  广开文路,是指时评一定要有可读性、艺术性,而不要写成高头讲章,枯燥无味,味同嚼蜡。我同意“时评不是杂文”的说法,但我又坚决不同意把时评写成学术论文或社论。时评,署名时评,应在坚持现实针对性的同时,加强贴近性,用人民群众关心的、身边的人、事、情、理来“说话”;要注意艺术性,从题目的制定,到行文的谋篇布局,都精于构思,巧于安排,可以吸收小说、散文、杂文的好的表现手法。我以为,这一点,对网上文章、时评,尤显重要。好的、精彩的表述,才能吸引网民“眼球”,才能拥有点击率,才会有好的传播效益。这是起码的道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好了,但我每给人民网写文时,都在有意无意地向这方面努力。

  感谢人民网,感谢人民网时评编辑的辛勤劳动,感谢人民网的读者。这是一片神奇的天地,一片崭新的世界。我将竭我所能,为之作出奉献,“一网”情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