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宏观调控面临重大考验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10:56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7月12日电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个问题。对于决策层而言,在宏观调控问题上,眼下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速 在学术界,大多数经济学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见顶,在政策抑制等因素 作用下,GDP增速将回调。今年将在去年9.5%的基础上发生一个较明显的回落,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在8.5%到9%之间,而明年还将进一步减缓。决策层目前尚没有明显的表态。不过,从一些部门的行动和官员的言论可以判断出,中央已经注意并很重视这些变化。发改委、央行等重要部门曾召集学界人士专门研究,以做到对形势的判断尽量准确。 经济面临长期通缩危险 从近期观察,经济趋冷的一个信号是物价回落明显,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 去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曾达3.6%。而今年1-5月,CPI增速一下降到2.4%,其中,4月、5月更是连续为1.8%,下滑态势明显。预计上半年的数据将和前5月相差不多。一些学者还预计,下半年物价就会处于负增长。 实际上,中国经济自1998年以来一直没有真正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子。从2003年底开始的物价回升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以粮价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快速上扬,以及投资猛增所致。但这些都无法支撑长久,目前粮价就已经下跌。 导致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那些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中,内需不足一直是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尤其是占58%人口的农村市场一直消费乏力,对经济所作的贡献远远低于其人口比例。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收入增长有限等原因,短期内农村消费局面依然很难有实质性扭转。考虑到这些原因,即使今年不会发生通缩,长期来看,经济还是面临通缩危险。 在防通胀和防通缩的两难中,对政府而言,后者的挑战显然更大也更长久一些。因此,对于通货紧缩,决策层会很警惕。如果物价下跌过快,预料会出台措施干预。 投资让决策层左右为难 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贡献不够,经济增长惟有依赖投资和出口。这样就逼迫投资和出口必须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否则就会导致经济减速。 2004年,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达51%,今年一季度则降到35%。宏观调控虽然抑制住了投资的过快增长,但是,短期的政策无法解决长期的体制问题。中国经济的体制是一种长期的扩张性体制,当这种体制遭遇到短期的紧缩性政策时,地方的投资冲动暂时会被抑制,但是一旦行政力量稍有松懈,投资就会很快反弹,进而可能脱离控制。这是决策层感到左右为难的地方。 其中,尤为麻烦的是房地产。在整个投资中,房地产约占1/4的份额,喻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不为过。应该说,本轮宏观调控最早就是冲房地产去的。但是,在圈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时候,对房地产最终实行了网开一面的政策。在绕了一圈之后才发现,房地产其实无法回避。 尽管目前对房地产的降温政策已见成效,但是,对这个“火车头”到底要不要再紧下去,眼下也是一个广泛争议的问题。对于土地还要不要继续严格控制也存在不同意见,尽管本轮宏观调控的一大特点就是中央政府成功控制了土地。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目前呈现的是“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大量资金找不到出口,如何化解也值得重视。 出口面临重要考验 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之所以降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的快速增长使其对经济作出的贡献更大。 根据海关总署1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3423.4亿美元,增长32.7%;进口3026.9亿美元,增长14%。去年一季度,外贸曾出现84亿美元的逆差,而今年一季度则实现顺差近166亿美元,也因此导致了欧美相继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出口。 可以预料,出口的形势不会一直这么乐观,下半年就会遇到明显障碍。纺织品是中国出口的重头,而根据中欧关于纺织品贸易达成的协议,今年的纺织品对欧出口增速被限制,纺织行业因此出现争先恐后的出口局面。实际上,上半年出口大增是在透支下半年配额的情况下取得的。虽然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尚无结果,但中国作出一定让步是必然的,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 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呈现外向型的特征,对国外市场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依赖。但近来中国和欧美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中国连续9年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就颇能说明问题。外贸如何转型不仅是一个牵涉到今年经济形势的短期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和方式转变的长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智慧。(记者李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