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报告引发争议 折射保险业评价标准缺失之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15:01 中国新闻网 |
怎样才算一家好的保险公司?标准普尔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5—2006》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关于保险业评价标准的思辨之中。 报告以较大篇幅对10家中国主要保险公司进行了测评。虽然标准普尔声明,对这10家公司的测评并不算作是正式的评级,但鉴于标准普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足以牵动了这10家保险公司的神经。 泰康人寿是首家正式对标准普尔的报告表示质疑的公司。泰康人寿在标准普尔发布报告后不久便召开新闻发布会,“声讨”标普报告。 针对标普在整个报告中所使用的评价依据——营运表现、投资回报率和资本率几个口径,泰康的回应是“内涵价值”、“偿付能力”更能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泰康首席财务官尹奇敏对记者说:“对于投资人来说,衡量公司值不值钱的指标就一个——内涵价值;而对于投保人,最有用的指标则是偿付能力。” 尹奇敏强调,偿付能力和内涵价值是评价一个保险企业总体发展状况的两个最为关键的指标,而中国保监会也一直把偿付能力当作评价保险企业安全运营的基本标准。据尹奇敏介绍,泰康人寿于2000年引入外资股东、2004年11月发行13亿元次级债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依次为736%、254%、114%、158%,实际偿付能力大大超过法定标准,足以支撑公司未来5年业务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在投资方面,泰康人寿资产管理中心CEO段国圣表示,泰康开业9年以来没有一笔投资方面的呆坏账,据他透露,泰康人寿的资本运营从1998年开始连续5年跑赢大市,2003年和2004年的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4.28%和4.29%。 统计口径的不同使得对同一家公司的评价分数差距悬殊,而其他保险公司也存在类似的抱怨与委屈。 太平人寿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报告在一些地方的表述上比较含混,容易使人引起歧义,整个报告中并没有围绕一两个核心标准对公司进行评价,而报告中所使用的一些衡量尺度如“营运表现”等,概念并不清晰。标准普尔分析师黄如白对此的解释是,相关统计数据有3个来源:公司年报、保监会公开信息和媒体的公开报道。而文中的营运表现指的是保费收入、费用开支、准备金的提取以及投资回报率等综合指标。 问题是最终有没有统一的标准? 专家告诉记者,衡量一家保险公司的好与坏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不论从监管的角度还是投资的角度,国际上的评价尺度都不尽相同。例如对人寿保险公司来说,内涵价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公司的实际资产价值,目前已成为欧洲人寿保险业的通用统计数据,但内涵价值对于衡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就并不适用;从监管的角度,偿付能力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核心尺度,而作为投资者来说,偿付能力只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参数之一。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我国保险业当前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保费收入以及投资收益计算的统计标准。标准普尔的这份报告给我国保险业提了个醒,在行业整体没有形成规范、统一标准的数据之前,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评级机构也难以作出客观的判断。 多年来,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以及投资收益的统计标准由各家公司自己制定,不同保险公司上报保监会的保费收入以及投资收益数据都是按照各家公司自己的统计标准计算出来的。这些统计数据到达保监会后,保监会也并未按照各类保费的属性以及投资收益的属性而作相应调整。中国保监会吴小平副主席对此表示:“这样的统计并不科学,例如在保费收入的统计尺度上,我国应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保费的作法,对我国保险业统计尺度做出统一标准。”(曹海菁) 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