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党员接待站:给流动党员一个“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23:56 红网

  近日,记者在南京白下区采访时,却意外得知该区有一个“党员接待站”,让人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7月12日《江南时报》)。

  读了这条消息,的确令人眼前一亮。事件虽然不大,但其示范意义却很典型。如今,“共产党员找不着‘家’。”已被人们编入社会上的“四大愁”之一。特别是由于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以及非公经济企业迅速兴起等种种原因,社会上有一部分党员的身份捂在了个人“

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他们长期与党组织脱离联系,日益成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其实,接待站并不是什么新闻。如今,挂着各种招牌的“接待站”甚多,其中有以赢利为目的,也有以公益为宗旨的,总之,“接待站”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人们耳孰能详。但是,“党员接待站”不仅叫法新,其做法在南京也是首创。目前,南京白下区“党员接待站”已经与169名长期在外务工的党员本人和其家人联系或见了面,明确参加所在地党组织教育活动的人数有112人,这是个不小的成果。

  事实上,“党员接待站”就是党组织与党员紧密联系的有效载体,它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教育有了抓手。从白下区的实践看,建立“党员接待站”,让“家门口”的党员悉有“归宿”,帮助流出的党员“找党”,无疑会有助于帮助本地区“口袋党员”和流向外地的党员,随时能够衔接组织关系,始终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尽快“有家可归”,能够及时参与到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始终处于组织的管理教育之中,并在工作岗位上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党员正逐步从“单位人”迈向“社会人”,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积极适应党员队伍流动性增强的特点,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队伍的培养教育,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实值得各级党组织的深思和高度重视。在眼下还没有更有效的办法的情况下,建立“党员接待站”也不失为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

  特别是站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背景下来看待“党员接待站”,其内涵的先进性和必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形式表现。当前,如何充分利用好教育的有利时机,将那些分散甚至是淹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参加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中去,确保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党员接待站”功不可没。

  当然,“党员接待站”只有坚持开门接“客”才会名副其实,但愿它不是装饰门面的应景之物,而是广大流动党员地地道道的可靠之“家”!(稿源:红网)(作者:徐云鹏)(编辑:耿红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