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金闲置”也该问责(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2:10 人民网-华东新闻

  继“审计清单”开出后,半月来,媒体、社会正就此展开“问责热”。然而,同列于审计报告中的另一主要问题———资金效益低下问题,却很少被追问

  我们对“伸手者”有“必捉”的意识和手段,但是,对“该出手时不出手”者,却缺乏必要的问责与对策

  直到今天———距6月28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公开披露年度审计报告过去半月,在媒体拿着“审计清单”挨个追讨“说法”几乎一轮之后,至少,在笔者可接触的信息中,既未听到科技部的任何回应,也未看到有媒体去追查。

  科技部“犯”了什么问题?审计长在报告中说:“2004年3月,科技部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科技专项资金76亿元,年初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仅18亿元,占24%;12月25日以后拨付的资金达19亿元。”换言之,就是“滞留资金闲置”。相同的是,“截至2004年底,11个部门单位累计滞留闲置财政资金137亿元。”

  类似的问题,在前两年的“审计风暴”中,也多次出现。当然,以前的主体不是科技部,而是基层单位在教育投入上的不足,等等,报告的语气同样相当郑重。不过,像现在没人“顾上”科技部一样,这两年,也鲜有人去对这些“投入不足”、“资金不到位”负责。

  是这个问题不严重?也许,相较于动辙挪用或挤占上亿资金、私设账外账、屡审屡犯的问题单位而言,“投入不足”、“资金闲置”的确不算什么。即使有“问题”,也情有可原———说白了,人家只是没用足,是把钱“滞留”了,又不是揣自个儿腰包或是挪作它用,就算搁那儿生霉沤烂,至少,道德层面上不需承担指责。没准儿,连当事方都觉得“没啥大不了”。

  但是,且慢点头。

  看一看资金被闲置的领域。无论是科技专项资金,还是基础教育投入,都属“长远大计”,“根本基础”;都难以直接、短期内转化成经济效益;都需要财政加以保障甚至埋单。正是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科教兴国”,国家财政预算对这些领域的投入作出了一定刚性要求,比如,要求各地政府必须保证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得低于4%。

  说句泄气的话,即便达到这些“刚性”要求,我国在科研、教育上的经费投入,还是相当可怜。更何况,如今这些“刚性”还在执行中被打了大大的折扣!多年来,那个“4%”就从未达到过,才造成今日人们反应强烈的教育不公现状,甚至还成为某些地方和部门疯狂乱收费、高收费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一。

  胡乱花钱者该查该究,但是,本应保障的投入不到位,或是“无用武之地”,造成资金使用不当,影响国家大计,长期来看,后果岂非更严重?那些被闲置的高达上百亿元的财政资金,在并不富裕甚至常常“捉襟见肘”的国情下,如果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该是多大的效益?

  我们对“伸手者”有“必捉”的意识和手段,但是,对“该出手时不出手”者,却缺乏必要的问责与对策。

  当然,大量的资金为什么会闲置?是因为预算中的科技项目报得太多,还是这些研究在实践中很快被发现“价值不大”、“此路不通”而被放弃,如果是这样,是否需要反思科研方向和领域?教育的投入又为什么总是不足?究竟是欠债太多、目标难以企及,还是财政支付体制上存在缺陷?抑或,因为至今没有官员为此掉过乌纱帽,使它常常在地方财政总盘子中被“挪移”?……

  这些,都应该及早弄个通透。只有知道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就像现在这样,即使义愤填膺,还真是不知道,该把板子往谁身上打去。

  《华东新闻》 (2005年07月13日 第二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