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新二元结构蔓延(长三角刊首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2:12 人民网-华东新闻

  中国的社会结构,一直以来,深深地烙上了“二元”烙印———以二元户籍制度为内核缔造出来的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决定了两者的楚河汉界,在就业、福利保障、教育乃至公共事业投入等制度上各成体系。在城市化浪潮席卷中国时,农村人口终于势难抵挡地向城市流动,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面对这种由市场主导所带来的二元结构的松动,人们不无乐观的期待。

  但是,我们渐渐又面临着一个叠加的尴尬:既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消失,新的二元结构开始萌生,两者共存。

  以本期《长三角》报道作为案例,我们已经呼吸到了它的逼人气息。

  在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基层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中,凭借着市场力量,东部与中部、城市与农村构筑了一体化。如果没有安徽泗县的“出事儿”,这样的“一体化”会让人觉得是一种进步。但是,频频出现在农村、出现在欠发达地区的奶粉事件、毒米案、假农资、问题疫苗等现象,暴露出一个新的二元监管体系:在东部发达城市,由于监管的力度较大,不法商贩与伪劣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成本加大;而在农村,吃饭财政下的监管能力形同虚设,追逐厚利的违法行为便乘虚而入。如果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内核在于户籍制度,那么现在,一个并不规范、存在着“不道德经济”的市场利益主体,却有可能再度将城与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农村隔成两个体系。

  再看农民进城。当他们带着孩子到城市打拼时,他们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自由空间,城乡壁垒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松动。但是,城乡二元结构并未就此消失,他们依然为“农民”抑或“民工”的身份所累,只能在逼仄的城市角落游走。由于居住地区、子女就读学校、就业局限,以及在城市依赖的同乡、亲戚关系,使他们在城市里编织起了一个由农民关系网络构成的生存空间,与市民生活空间迥异,构成了城市潜在的二元结构。

  即使是在市民群体中,二元冲突也渐渐锐化。经济适用房为什么引人关注?房价矛盾何以如此剧烈?这背后,又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一边是普通市民甚至是城市贫民叹息买房难;另外一边是高收入群体冲动着的投资购房需求。

  上述种种现象,仅是我们并非刻意的选题中共同反映出来的。

  或许,这正是潜在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写照?也是现阶段阶层关系的分布?

  这是由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正常结果之一。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在新旧体制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贫富群体之间,都很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磨擦和碰撞,这种磨擦和碰撞,又必然地表现出思想多元、文化冲突和利益分化等特质。其中,由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利益分化,是形成社会结构二元性差异和对立的主要原因。

  如果任由其蔓延,抑或加剧,可能会引发转型期的不安全因素,甚至可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就像我们今天在不断反思传统二元结构的弊病,竭尽全力去解决由此留下的桎梏与后遗症一样,也许,这些正在萌生的新二元结构,需要更多的学者、官员,及时去正视、研究和解决。

  《华东新闻》 (2005年07月13日 第五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