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癔症,在喻示着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2:15 人民网-华东新闻

  害怕才生病?专家组的结论让家长半信半疑

  去年7月,在宁夏举行的华东地区免疫预防协作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有代表就疫苗接种后的“癔症”进行了专题演讲,但是除了少数专业人士,这个概念没有引起多数与会者注意。如果没有安徽泗县的疫苗谜局,那么所谓的群体性心因反应、也就是“群体性癔症”对大众而言,仍将是十分遥远而模糊的概念。

  在一片问责声中,无辜的孩子为什么染病,无疑是安徽泗县事件需要解释的关键内容。心肌酶谱的异常升高,反复提示着这些孩子的心肌确实受到问题疫苗的侵害,还有那些实实在在的头痛、呕吐、抽搐等反应,在无数家长的千夫所指中,在众多媒体的报道和渲染下,显得格外鲜明。

  然而,卫生部召集的专家组分析得出的结论,却让使得各种喧嚣和猜测寂静下来:孩子们的临床症状以主观为主,泗县疫苗接种反应,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住院学生没有因为疫苗的原因受到实质性伤害。如今,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出院,对他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许就是隔离,远离同伴、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暗示,消除心理压力。

  如今,孩子和家长们对“是因为害怕才生病”的说法仍然不能接受,他们还在等待着一个说法。

  误区一:接种疫苗能百分之百地防病

  华东计划免疫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列胜告诉记者:在这起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中,暴露出群众对于疫苗接种有明显的误区。

  一是认为接种了疫苗就能够百分之百地抵抗相应的传染病,这是一种对疫苗的迷信。疫苗是要通过激发产生人体本身的抗体才能达到抗病目的,即使是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高的疫苗,能够做到95%有效也十分了不起了,支气管炎疫苗的有效率较低,大约为70%—80%。注射了疫苗后仍然染病的个例绝对有可能出现。

  误区二:对接种反应估计不足

  二是对接种反应估计不足。一旦出现正常接种反应,就从“迷信”走向全盘否定。其实,疫苗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异种物质。人体接种后不仅在接种部位,而且会在全身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临床症状通称为预防接种反应,从表面上分有局部和全身反应,从性质上分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预防接种后常见的有发热、局部红肿或硬结等反应,偶尔会发生合并变态反应、精神性(心因性)反应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等。但是正常的接种反应一般会在24小时内或通过热敷等手段消除。

  我国对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不良反应都有明确的定性,如果接种者因为产品和接种的原因而产生不良反应,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将进行赔偿。

  接种疫苗对人体的保护远远大于可能出现的反应,不能因噎废食。一支疫苗的单价通常在几元到数百元不等。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每投入一元接种成本,大体可节约三四元的医疗费开支;发达国家的权威调查表明,打疫苗的人每年可节省46.85美元的医疗费。可见,疫苗对抑制医疗费上涨具有明显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避免了疾病发生后对人体的损害。

  以浙江普康生产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为例,和进口的灭活疫苗即“死疫苗”对应,这是一种“活疫苗”,即在人体内模仿病毒繁殖的过程、产生抗体,激发人体的免疫能力和记忆的同时又不产生致病性,优点是效果明显、持久性强,缺点就是安全性不如灭活疫苗,接种后反应比较大。一般而言,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出现在接种后3天以内,而减毒疫苗的反应一般会在一周之后出现。

  误区三:人人皆可打疫苗

  三是人人皆可打疫苗。其实,疫苗接种有其严格的禁忌症,发烧、处于急性感染期、对疫苗过敏、严重营养不良、有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等的人群都不能接种或者应该缓种。各种疫苗有不同的禁忌,过敏的情况也不同,比如流感疫苗是从鸡蛋中提取的,对鸡蛋过敏者就不能接种。

  在正规疫苗说明书中,已经比较具体地罗列了有关的禁忌症,即有哪些疾患或处于哪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

  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接种人员应该在接种前尽可能多地耐心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应该如实地回答,比如:患病史、过敏史(食物和药物)、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情况等。接种人员要根据疫苗接种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等来综合判断,是否能予以接种;如果当场不能确定,可提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决定。

  《华东新闻》 (2005年07月13日 第十一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