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施工工地挖出"古墓"?》续:800岁古桥讲述金代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2:3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郭鹏现场报道

  7月5日,本报曾经报道了学府路南水北调滹沱河倒虹吸施工工地挖出了一座古建筑,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读者纷纷拨打热线电话询问古建筑身份。昨天,文物部门对该处古建筑进行了挖掘,随着更多的石条和一块记述修桥碑文的出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出现在世人面前。

  昨天下午,读者反映称“滹沱河工地的古建筑是一座可以和赵州桥相媲美的古桥。”记者随即来到该工地。

  堆放在现场的石条已经有三十多块,这些石条长短不一,但显然都经过了细致打磨。许多石条的一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弯曲,有的石条上存在可以咬合的凸起和凹槽。更为重要的是一块1米多长、半米来宽的石碑上雕刻着“真定县西石故村众筹”、“大安三年四月二十五日”、“鹿泉匠人”等与石桥身份相关的内容。

  从碑文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判断石桥的筹建者为李德、李俊等15人,修建者为鹿泉工匠郭正、何现等5人。现场另外有一块石条,上面雕刻有“里人南智亭记”等字样。

  施工单位省水利工程局第六工程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7月2日发现石条后,他们立即停工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将情况反映给文物部门。昨天下午,在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施工人员利用挖掘机对埋在沙土下的石条进行了进一步挖掘。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可能是碑文清楚地记载了古桥的身份”,当天下午挖掘完毕后,文物部门并没有透露有关古桥的其他细节,工作人员带走了一块四十多厘米长的石条,石条上有一段残缺的龙形浮雕。

  记者查询资料后了解到,“大安”乃金代卫绍王完颜永济的年号,按照碑文上“大安三年”的记载推算,古桥已经有将近800年的历史。

  据了解,文物部门将把石条运往赵县一古桥博物馆收藏,并做进一步研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