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少年之死拷问应试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4:3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新闻事件】据昨天《大河报》报道,5月21日晚,昆明市富民县散旦乡门前第村名叫李涛和李飞的两个少年跳进水库死亡。他们的家长及村民们说:“他们被学校动员放弃中考,想不开,跳水自尽。”据记者采访得知,当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教师职称评定而“丢包袱”、逼学生退考的现象一直存在。

  编辑:其中一个死去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这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多大的悲痛!不就是个分

数吗?可它为何就成了杀人的工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侯巧凡(市民):自2003年初中毕业考与升学考分离以来,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逼成绩不好的学生退考现象。如建议其家长找门路给孩子开休学证明以获得下一年不掏高价的复读机会;让中专老师提前去学校吸收差生;下半学期分AB班补课,用重视A班但放弃B班的办法,迫使B班一些学生无望考学而主动退学等。这些手段,不是作为家长的亲历,实在不敢相信!

  王泓毓(法律工作者):两个孩子才16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十四条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高家庄(网友):这是利益在作怪:“劝退”之后,学生平均成绩上去了,学校的声誉也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生源和滚滚财源!

  杜振堂(教师):“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很久了,“新课程标准”也正在被广大的教师学习着,但“高考指挥棒”岿然不动,新的评价制度不能落实到位,类似的悲剧一定还会再次上演!

  舒圣祥(职员):如果有人要说是升学率惹的祸,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难道升学率只等于升学学生除以考试学生?为什么不是除以注册学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显示出我们的一些主管教育者应变能力的低下和灵活工作能力的差劲。

  王国兴(教师):不让中考就寻短见,中学生即将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了,怎么还这样脆弱,不堪一击?他们面对挫折困惑,怎么不求救于家长或传媒等其他途径?看来,许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王锦南(职员):我觉得,师德的堕落是主要原因之一。他们把考试成绩的好坏当作职称、工资、奖金以及名誉获得的阶梯,却忘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紫霞(教师):同为教师的我,对学校、老师的这种做法另有看法,这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而是“升学率决定一切”的评价制度下的无奈之举,只不过不幸得很,这里的学生因此出了问题罢了。

  杜振堂:出了问题就把板子往学校、老师的身上打,这公平吗?在家长们眼里,升学率高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大家都这样看,不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还能生存吗?不追求升学率的老师不早就下岗了?

  殷建光(教师):为了成绩,为了虚荣,无所不用,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应试教育氛围所致,看看年年的状元热,瞧瞧暑假的补课热,这难道仅仅是学校的原因?因此,落实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问题。应试教育不在学校消失,各种教育怪胎仍会不断产生。

  草籽(网友):两中学生的死,这是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嘲讽和反思。如果没有“升学率”这个指挥棒挥舞,学校何苦去干劝退之事?

  万庆新(教师):我提个建议:我们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时,首先把辍学率放在第一位。不管你这个学校考上了多少个重点高中,只要有学生流失,就实行“一票否决”。试想,如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这样做了,还会有学校、教师“劝退”学生现象吗?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