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体验民族之痛 追寻和平之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4:3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党主席郁慕明今晚在此间接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大陆媒体专访,对为时6天的“民族之旅”作了一次回顾总结。

  民族之旅 呼唤共识

  记者:你1990年后多次来到大陆,这次访问与过去的访问有些什么不同?

  郁慕明:在人生的际遇中,不是常有这样的机会。之前多次到大陆,有的也是代表新党,如2001年。1990年也来过,还与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见过面。但这一次不同以往,因为此行有一个主题,就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格局高,不是站在政党或个人的角度,而是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所以选择的地点都是与中华民族有关联的。

  记者:有人觉得“民族之旅”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唤起两岸最大的共识,让人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郁慕明:非常准确。连宋有“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在两岸之间搭上沟通之桥。新党应思考还能做什么。新党虽小,但常有洞见观瞻,2001年新党已首先做党对党交流,这次再来应该有所提升。选择7月7日来访,我们是经过仔细思考的。

  记者:行前新党一直说与国亲两党不同,此行所要的是精神追求,要带回中华民族之精神。你带回去的是什么?

  郁慕明:目标通常分为有形与无形。过去连宋来,达成的是有形的共识。谈精神好像很虚,无形的感觉不到,可是经由这段访问,唤醒大家牢记历史,思索未来还会发生的危险,比如60多年前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又在抬头,是否未来的60年中还会危险重演?新党此行便是体验民族之痛,追寻和平之梦。我们要大声地告诉世界,中国崛起是和平的,因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是爱好和平的。过去中山先生为革命奔走呼号,没有几个人跟着他,但是无形的力量不断凝聚,到最后比具体的、有形的力量效果更好。

  整合泛蓝 甘愿牺牲

  记者:泛蓝三党里面,新党最小,但却是推动泛蓝整合最积极的力量,你回到岛内准备如何继续推动泛蓝整合?

  郁慕明: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推动。从去年“立委”选举可以看出来,新党不在乎自己在选举中的胜败,但非常重视泛蓝的结果。所以我们能发挥的功能就是牺牲自己,来撮合、整合泛蓝。连主席、宋主席此前访问大陆,都已经做过一些承诺,我希望这次回去,能与他们共同推进这些承诺的落实。

  记者:泛蓝如果整合成功,新党的位置在哪里,有人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你怎么想?

  郁慕明:泛蓝整合太好了。一同为民众福祉,为两岸和平努力。有人说整合后,我可以做国民党副主席,我不这么想。我什么也不做,我追求把力量团结起来。对我来讲,位置不重要。做新党主席有多伟大,不是,只是我承担的责任,需要处理的事务多一点。当然我不退休,我乐得做事情。新党回到国民党去,变成国民党内的一股力量,这也是一种方式。

  坚持理念 得道多助

  记者:新党自比“北极星”。此次大陆行一路受到民众欢迎支持,你现在是否还感到孤独?

  郁慕明:这也是我们的收获。我们得到的是精神力量,到任何地方,我们的同胞那么热情地欢迎我们。不是欢迎就是我们满足的,而是大家认同、肯定、一起努力,其实北极星挂在天上,看起来是孤独的,但从精神层面上我们是得道多助。

  记者:陈水扁声称,台湾在野党和大陆接触,是中共统战,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郁慕明:陈水扁说这个话,我也可以反击他。难道你不是被外国人运用,做人家的鹰犬?在现在这样多元化的社会,陈水扁不能做理性的评论,却随便用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套人,我们已经被套习惯了,他怎么说,我们根本不在乎。

  另外,过去大陆的统战工作,是为了壮大自己,现在大陆力量这么强大,已经不需要统战,反而是“台独”势力需要外力支持,在寻求外国的帮助。

  记者:你对这次大陆方面的接待有何评价?

  郁慕明:我们受到了非常高规格的接待,这个接待绝不是因为郁慕明,不是因为新党本身,而是因为新党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两岸统一和一中原则。

  记者:民进党推行“法理台独”和“文化台独”,包括“去中国化”的策略,你认为两岸关系在这种环境下,有没有可能恶化?

  郁慕明:我认为两岸关系不会恶化。因为这是个趋势,两岸已经开放、已经交流,谁当家也不能阻挡这个趋势。

  执政党也没有办法约束在野党,在野党可以推动两岸党与党之间的交流,亦可以突破僵局。这部车子已经开动,刹不住了。

  作为新党,我们不会仅仅等待追随潮流,我们还要鼓动这个风潮。

  (本报北京7月12日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13日 第三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