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还要不要吃苦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6: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杜峻晓

  7月12日,本报视点新闻版报道了《宁夏:“吃苦”夏令营因何难产》的新闻,引出了人们还要不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思考。

  如今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少是在“蜜罐”里长大,不知道什么叫

吃苦。在学校吃饭要高标准,住宿要带洗澡间的公寓,做作业让老师逼急了就花钱找人代做。农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还要干农活,而城里的有些孩子放学回家不是上网聊天,就是同学聚会,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里,似乎已经找不到可以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环境。

  为此,有的家长挖空心思,想出不少招数,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银川有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家庭条件优越,可孩子却只知享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位企业家果断地中止了孩子的学业,把他送到一个铁合金厂当炉前工。在那里“锻炼”一个月后,孩子说太苦,要回学校读书,家长坚决不同意。半年之后,这个企业家终于“开恩”,“批准”孩子回校上课。离开炉前,重回校园,孩子知道了珍惜时光,于是发奋读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这位企业家的非常之举,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得到的。其实,许多家庭都看到了现在的孩子从来没吃过苦,不肯吃苦,也不知道什么叫吃苦,因此对孩子们的未来感到担忧。也有家长想过,要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比如送到山区农民家住几天,或者上“吃苦”夏令营锻炼,但事到临头往往又下不了狠心。

  在家长的“不忍之心”下,孩子们缺少了对苦日子的感受,因此也就淡漠了对现实的珍惜。当家长希望孩子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在学校好好学习时,孩子们往往不以为然。有的孩子甚至对乘公交车、骑自行车上学颇有怨言,觉得没有车接车送,是吃了苦,受了委屈。当家长讲起自己上高中时,好多学生连自行车都没有,来回步行,有的学生交不起伙食费,从家里带馒头,开水泡馒头就咸菜,一吃就是两年。孩子却反驳:现在什么年代了,还说那些有什么用?

  吃苦对孩子的成长颇有好处。但值得重视的是,不少家长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年轻时已经吃过苦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的下一代再吃苦呢?岂不知,吃苦和吃苦教育是对孩子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练。不能吃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难对现实有深刻了解和理解,更难有宽广的胸怀和责任的担当。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家长们应该“狠”下心来,鼓励孩子从小树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让孩子经受更多的锻炼。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13日 第五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