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犹太老人把上海看成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25 环球时报
犹太老人把上海看成家(图)
佐娅指认上海老家的位置。李建国摄

  7月初,记者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和上海交通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一个研讨会上,有幸结识了一些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老人。他们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在上海的生活经历,言语中流露出的对于中国人民的感激,以及对那段日子的怀念,令记者深受感动。

  他们都是“中国通”

  他们中间,有的是从上个世纪初到30年代末就陆续来到中国上海落脚;有的则是二战中躲避纳粹迫害的欧洲犹太人,当世界各国的大门都对他们关闭时,是“上海方舟”收留了他们。由于这些人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中国的经验丰富,他们常常以老资格自居。后来这些犹太人从上海迁往世界各地定居之后,由于对当时中国社会非常了解,因而常被政府机构或各大公司雇用。这些上海犹太人也被称作“中国老手”,意思是“中国通”。

  在照片上找到自己家

  研讨会上,佐娅·施拉基斯看着那些陈列在会场周围的老上海照片,已经77岁的她,像小姑娘一样把照片从展览架上取下,小心翼翼地将其抱在怀里,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她激动地指着照片告诉记者:“那就是我在上海的家,我在那里度过了14年。”

  佐娅告诉记者,她从6岁到20岁是在上海度过的。当时她父亲是上海邮政局负责技术设备的官员,她的家就住在邮局大厦里。她记得那时她经常从大厦外的一座桥上经过,桥上有日本兵把守,所有中国人过桥,都要向日本兵鞠躬。“我常看见那些日本兵无缘无故地打中国人耳光,这在我心中激起深深的仇恨。”佐娅说,她现在只盼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睦相处。不久,佐娅将回到上海,去参加上海邮政博物馆的开馆庆典。

  期盼明年波兰再相逢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副教授理查德说,早期离开德国的犹太人,大多都带出了一些财富。而后来逃出的约两万犹太人,大多“净身出户”,在上海艰难度日。拉尔夫·哈普德先生一家,从柏林逃出来时间比较早。他的父母幸运地碰到一位同情犹太人的德国托运商,得以通过海运将一些家庭用品送到上海,他父母靠变卖纯银餐具度过了两年光景。战争开始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父亲经常说:“下顿饭还不知在哪儿呢。”退休教授葛斯坦德,是位1935年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如今他在大学图书馆负责“中国老手”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他对记者说,犹太人曾是一群无国籍的游民。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残忍地杀害犹太人,许多犹太人无处可逃,是中国上海收留了他们,他们至今心存感激。葛斯坦德说,这些从世界各地来到上海定居的犹太人,不仅见证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而且也使上海受到了不少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次在美国加州的聚会,使得这些来自美、加、俄、荷、英、法等国的老人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的上海,他们告诉记者,从现在起,他们就盼望着明年在波兰的又一次大聚会了。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1日 第十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