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义书》影响印度3000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26 环球时报
《奥义书》影响印度3000年(组图)
行走在街头的印度教徒

  每个家庭都设有神龛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印关系的问题时,引用了印度《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我在印度驻站多年,每天都能听到邻居在唱诵神曲。这悠悠千年的唱诵与中国总理吟诵《奥义书》诗篇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我看到了印度经典穿透时空的神奇力量。

  印度教是印度文化的主色调。印度教没有严格的宗教礼仪,更多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家庭里都设有一个神龛。早上出门和睡觉之前,家人都习惯祈祷一下。印度教神庙遍布城镇乡村,这些庙宇支撑起印度的精神天空,又把它固定得密不透风。3000多年来,印度人就这样生活在宗教的天盖下,造就了印度人的自负和执著。具有2000年历史的纱丽依然穿在妇女身上,男人的衣衫与佛陀时代完全一样。这些传统衣饰包裹着更古老的灵魂。灵魂里是《奥义书》和《吠陀》描述的深远天空。

  三大圣典奠定印度文化的基石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尔王朝建立之前,印度帝王们没有留下陵墓和财宝,也没有卷帙浩繁的史书。空荡荡的历史中只有《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史诗,以及《吠陀》、《奥义书》和《薄伽梵歌》三大圣典系列维系着印度人的精神。《吠陀》是印度教最古老的圣典。《奥义书》则出现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它标志着吠陀时代的结束,所以《奥义书》被称为“吠檀多”,也就是“吠陀的终结”。《吠陀》、《奥义书》和后来的《薄伽梵歌》奠定了印度文化的基石。

  《奥义书》在梵文中称为“Upanisad”,是“近坐传授”的意思,这大概能使人想见当时师父徒弟口传心领的场景。温总理所引诗句中的“我们”原意为“我俩”,指的就是师徒二人。《奥义书》共有100多部,最主要的有《广林奥义》等13种。《奥义书》提出了“梵我合一”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所有不断变化着的物质形式背后,是不变的“梵”。“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它存在于人的内心。

  为了达到“梵我合一”,教徒们想出了众多修行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苦行和瑜珈。在印度教圣地和北方的森林里,我看到很多瑜伽大师在刻苦修行,他们身上涂抹着象征再生的炭灰,割断欲望和一切,把自己折磨成“空”。也有一些修行者散尽家财,四处云游。他们身披黄色袈裟,前额涂上自己信仰的大神标志,以乞讨为生,希望通过这种修行方式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古代经典影响印度人的观念

  印度人“不杀生”的观念来自古代经典。如《奥义书》的轮回理论认为,人生一直处于轮回状态,人在来世进入梵界、人界或兽界取决于“业”,也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意念。按照这种理论,人一造业必有果报,有了果报便有轮回。一个人可能投胎为牲畜或虫鱼,对于另一个人来说,这些动物有可能是自己前世亲人。一切众生在轮回的过程中,便彼此有了密切关联。圣雄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运动就是来自不杀生思想,并且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正因为印度人拥有这种信仰,才有了恒河里洗浴的撼人场面。每当我在恒河边上,看着印度教徒虔诚地洗浴时,我心里就有一种钦佩和感动。这种信仰如同恒河折射出来的光芒,悬浮在整条恒河之上,渗透进了世界文化。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1日 第二十二版)
《奥义书》影响印度3000年(组图)
湿婆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